为什么有必要点赞?

在微信圈或其他社交媒体里看到好的分享和文字,如果想转走,请点个赞。更进一步,如果能评论“转走”,那发布者估计会会心一笑。如果评论“秒转”那发布者估计会喜笑颜开。多来几次你们可能就“铁”了。
你觉得我在说笑?其实并没有。想想看你发的东西收到“赞”并被秒转时候的感觉,你或许就对我说的不能认同更多了。为什么呢?互联网时代一切都会被放大,包括那些人际关系中常常被人忽略却Fundamentally important的东西,比如:欣赏,感恩,贪心,冷漠。我小心翼翼的用词,生怕说大了过犹不及。所以像人性啊,心灵啊,品德啊这种学院派的文字,俺是不碰的。生活不易,想到哪说到哪,随性…
关于欣赏
这几乎是一切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起点。不青睐,处鸡毛啊。当然了,微信以后也许会开发“差评”功能,不过只有“赞”功能是深知人心的,够狡猾。那么,看到好的东西点个赞,顺理成章,促进友谊,世界因此更美好。接着转发一下,“认同感”油然而生,和谐了,走心了。然而,如果不点赞却转走了,那多半发帖者会心里“咯噔”一小下,接着联想到“礼貌”问题了。其实,很多内容没有专属,转发者或许是别处转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到时间相近的帖子有同样内容,一律点赞。这是活的纠结么?不是的,这跟下面要说的有关。
关于感恩
让人真正感到幸福的往往都是些小事情:比如打篮球后的第一口水,不经意看到孩子的微笑,闲来无事读到篇奇文,在山顶拍到老鹰。 这些小心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转瞬即逝,一个人只靠自己能经历的外在幸福有限。然而,互联网的社交工具在渐渐改变这一点:早上打开朋友圈,有人带你看达芬奇,有人带你看极光,有人帮你分析南海形势,有人教你炒股票。分享的好处在于让你用同理心感同身受别人的“幸福”。那么我们怎么回报呢?我觉得没有比感恩更好的方式。内心里琢磨着:这哥们发东西不错,有品位,有格调,有见识,这东西我要转走,下次我有这样的好东西也发出来。手上自然而然地点了个赞,评了个“转发”,然后“幸福”的传播继续。重要的是,人的行为反映的是内心,世界的面貌是人心的折射。世界变好的起点在人心,人心变好的起点在感恩,反之亦然。
贪念
我自己也试过看到好东西秒转,忘记给人点赞更没有评论“转走”。后来意识到了,想起那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坐定一想,这个小小的动作背后竟有一丝不劳而获,“天下虽大莫非王土,先抢过来再说”的快感。你觉得我想多了?于是我开始观察那些常干这事的“好友”,竟然多是功利心极重的人,细微之处得到的推论,竟和实际情况高度相符,真是见微知著。希望我没有先入为主。不知将来会不会有微信大数据统计,推测人品,进行评估,推荐商业合作可能性的功能?如果是这样,请我当顾问如何?抱歉,我着相了。
冷漠
冷漠是一种从来不点赞的态度,如果有一个功能能让我发现这样的“好友”,立即拉黑,因为可以断定“交友不慎,遇人不淑”。哈哈!
终了,You always attract what you appreciate。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朋友圈会自己进化,今天你点赞了么?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效率与效能, 文学与休闲, 追随与执行
记得一次参加马拉松, 在终点处,围观的人群纷纷为每一位选手鼓掌,喝彩, 哪怕是最后一名。当时心里非常感动!点赞也如此, 是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代表着关切,鼓励和欣赏,多多益善。
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他人的点赞。为此我们的社区专门设置了点赞功能。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