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命越来越贵说起

最近的疫苗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焦虑。从投资的角度看,背后的原因是人命越来越贵的事实,孩子已经成为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与我们的父辈们相比,太幸运、太精贵。
想想我们的父辈,有几个种过什么疫苗,还不是照样生龙活虎,成为了成功的基因。就拿动物绝育来说,小时候农村骟猪,骟猪匠把刀放在火上一烤,然后一刀一个,哪有像现在骟猫狗一样,还要麻醉、缝合、输液、换药,钱和时间都花的多的多。
人命越来越贵,也说明我们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父辈们整天想的是怎么折腾才能养活一家人,现在的人想得更多的可能是怎么能够少点烦心事、多点安居乐业(原谅我只是一个农民)。
但要安居乐业却不太容易。要想安居乐业有两个前提,一是对现状还算满意,没有太多烦心和焦心的事,二是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
一个人的焦虑有很多种,但无外乎要么焦虑过去,要么焦虑现在,要么焦虑未来。
(蒙克的”人生焦虑三部曲”)
焦虑过去,多是做了一些内心不安的事情,比如偷鸡摸狗或者伤天害理。
记得有篇文章说过,我们就是一个互相投毒的社会,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地盘可以快速榨干别人的荷包,但自己却又不得不去中别人的埋伏。由于靠投毒模式发家的太多,当然也包括贪污腐败的,所以现在做公益,到处烧香拜佛的也多。但已发生的事实是无法更改的,这种愧疚、自责带来的焦虑只有长期存在,就像心理学说的,我们只有长期带着症状去生活。
对现状的焦虑就更多了,不仅互相投毒的模式还在继续,对房子、车子、票子的欲望也越来越强。
别人有,我也要有啊,我还要比别人更多。而教育、医疗、养老成了所谓的几座新的大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糟糕,我们越来越渴望信任和温情,但又都带着冷漠的面具。我们都在看别人的笑话,却不知道原来自己也在被别人笑话。我们都巴不得把自己的篱笆越扎越紧,却不知道把自己扎成了井底之蛙。
对未来的焦虑就不说了。没有现在,何谈将来。
归根到底,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可能就是“公序良俗”四个字而已。
“损害我们的慈爱、荣誉、羞耻心的行为,就像我概括而论的,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必须被认为是我们不能实施的。”—-古罗马 帕比安尼《问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