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过自新需三心

改过不惮

人当然得成长。但欲成长,就得立志高远,自比于圣贤,并修身养性以达人生之圆满。为此,需要随时改变旧我,跳出舒适圈,尝试新行为。曾参日三省, 颜回不迁怒,无二过,克己复礼,至于非礼勿视听勿言勿动,可见欲做新人,反省改过乃必由之路。又有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可见反省改过,乃毕生之事。

随着阅历加深,或者环境改变,初时认为天经地义之思想或行为,逐渐成为自己成长之障碍。曾见一语曰:人生后半生,往往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来质疑和否定少时所学种种,然后方得进益,成长为自由智慧之人。大抵儿时依赖于人于社会,不能独自思考任意行事,而渐长,则逐渐怀疑之前种种。然自身渐染,欲挣脱改变,确实不易。

近日读袁了凡先生《了凡四训》,以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训遗其子孙,告之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为此,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今读之,深有同感。而书中所列改过之法,大有道理。

袁先生说:要改过自新,全在是否用心。书中所列三心,我引而发挥之。

第一,需要发耻心

孟子早就说过,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又说,耻之於人大矣。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甚至自嘲不需要去比,则是自己放弃自己了。同样是人生人养,为何有人能成圣成贤为万世之师表,有人能超然物外自由逍遥,有人能功成名就济世救人,有人能独善其身尊严而活?而我没少骨少毛,怎能沉迷世俗情欲,做不想做之事,说不想说之话,与人构接,迎来送往,将一段大好时光浪费。甚至自暴自弃,明知过失,却放纵凭任。或者私行不义,又傲然无愧,则何来的进步田地?有过不怕,怕的是有过不知,甚至知而有意不改,或因麻木,或因随俗,总是将自己陷于停顿,从而怨天尤人。若无自知其耻,再无改过自新之机。

第二,要发畏心

多少过错,来自无所畏惧,任由性子,不思因果,开始是小事,逐渐习惯之,便天大过错也能自我开脱。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圣经里也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现在的人则大多毫无敬畏之心。甚至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仿佛神灵已死,又远离家乡长辈邻里,又不读圣贤书,所以为所欲为,自认不受任何辖制,自诩自由。

但人终归渺小,血气方刚总有衰退之时,车水马龙总会被门可罗雀替代,长江后浪推前浪,到身心疲惫人走茶凉时,一切当初可借以骄傲的东西,最终都没有办法解救自己。何况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多藏厚亡,最后难免恐惧忧心,无法面对自己和自己的神。

再说福祸相依,物极必反,日中则移,月盈则缺。世态炎凉,翻手是云,覆手雨,若无平时修养,到那落寞地步,墙倒众人推,则回天乏术,悔不当初。

所以人要存个畏心,方能诚心改过。易曰:履霜,坚冰至。多少圣贤言语,强调做人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因为这世事无常。

第三,要发勇心

袁先生说:”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要改变,需得跳出舒适圈,走不同路,做不同事。爱因斯坦说,那些不断重复以前行为还期盼不同结果的人,是为疯子。不仅心智要更新,更要改变行为习惯。这需要勇敢决断之心方行。凡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总是难免又回到老路上,甚至变本加厉。

具备这三心,方可开始改过自新。可见一切外在的因素,虽能短暂强迫某人做出改变,但真正的转变,还是来自身。而统帅自身者,乃这三寸灵心。很多时候我们的转变改过失败,因我们没有用心。

你有什么行为习惯需要改变的吗?请善用你的耻心、畏心和勇心!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连载与故事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4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胡燕妮
2019/03/18 23:26

字字玑珠,振聋发聩!都是发自内心的诚实之语!

申时恒
2018/04/12 20:54

“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个中滋味让人唏嘘不已。

宋荣宇
2018/04/04 22:34

一生中无非有两个折腾-受折腾和爱折腾。前一个折腾是因为环境或是习惯发生了改变,所以不适应生活的困苦或是压力。这么来说的话,人总是不离好的,这段就不多赘述。后一个折腾呢,它是改变,不管是工作也好,学习也罢,无处不在的。喜欢折腾的人往往乐趣比较多吧,不知这能否和强迫症挂钩,我个人挺喜欢折腾的。大概于别人来说,这是一种作,还好我不关心。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现成,是值得去琢磨的,我们都只知它的完成形态而不知其从何而来,所以就不会去折腾,放任不管,只想速成达到理想当然的效率。这也许是快节奏带给我们的处理方式,但我理解的是不管怎样也好,好的东西是需要自我去沉淀的。当然允许复制,可粘贴的内容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千篇一律只知其表其表不知其义甚至不知其由来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枉然。《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大道理知道的太多可依旧过不好此生。也许我不该去考虑这么多的,哈哈,毕竟一眼星辰怎能代表一片星空。最后,如老师所言,前半生的积累可能会被后半生质疑,也说不好被推翻,玄乎的讲,这应该才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吧!

4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