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天下有始

当将QQ签名,微信签名等全部统一改为“有物混成,天下有始”时,在那一刻,心里已经非常清楚这短短八个字意味着什么。当然,对更多的人来讲,也许就是八个字而已。
时至今日,所有签售、赠送的书中,我都郑重其事地签上“有物混成,天下有始”八个字,但又有多少朋友明白个中含义呢?正所谓: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啊。
对《道德经》熟悉的朋友知道,“有物混成”是《道德经》的第25章,而“天下有始”则来自《道德经》的第52章。曾经完全不搭干的两句话,经由《道德经归来》的全新读法,而成为了第一篇的第一句。
第一篇的第一句,也许是值得纪念的理由之一,但绝对不是主要的原因。
当形成《道德经归来》的阅读框架之后,虽然一开始就觉得“有物混成,天下有始”八个字特别有意思,但究竟有什么意思呢?越深入思考觉得越意味深长,意味深长到有时不晓得从何说起。总之每次一打开《道德经哲学智慧》的PPT,或者是一看到《道德经》的书,总得花上几分钟时间堆这八个字玩味一下。
因为是第一篇第一句,更是因为其意味深长,在每次玩味之后的意犹未尽,在每次讲座之后的美中不足,在每次用于工作实践之后的接底气不够时,都思考着如何能把这八个字讲述清楚。
曾经提笔写过一篇感悟,但现在看来,是远远没有讲述清楚的。尤其是在一次讲座时,对“有物混成,天下有始”临机进行了一些实践讲解之后,触动了很多朋友的思考,更难得的是他们对这八个字的初步认可。这让我觉得,实在是有必要将这八个字所蕴含的意义系统思考和整理一下。
很多人说,《道德经》是深奥的,是玄之又玄的,是讲阴阳的,甚至有说是帝王之术等等,不一而足。不过,也许他们说的也有道理,只不过我还没有达到他们所达到的层次而已。但《道德经》于我来讲,更重要的指导在于它是一本哲学书。而其中的哲学,基本来自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而这些感悟,对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等都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从“有物混成,天下有始”字面的理解来看,无非是:(有形无形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混合而成;(新生物质之)天下因这个“有”而从此开始。对于“物”的理解,我认为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个体意识的,作为物质来讲,就我们的认识来看,就有有形和无形的两种,比如细菌、暗物质之类的,我们用肉眼是很难看得到的。而一个“混”字,清楚地告诉我们:不是单一物质,而是有多种物质。当各种有形无形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混合,比如物理化学反应之后,那么形成的新生物质的世界也就从此开始了。而这个混成的新物质就是这个物种的开始,而这个新物种的世界也就从此开启。
小时候,我们曾经无数次问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即便今天也没有答案。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其实我个人对人是从猴子变来的说法一直心存怀疑:如果人是猴子变来的,那么猴子又是啥变来的呢?即使今天,科学界也还在为此争论,也有科学家研究得出:人是从鱼变过来的。
当然,科学界还在努力进行解释着,也许有那么一天会有答案的。不过至少今天,更好的解释在于宗教。
扯这些,与“有物混成,天下有始”有关系吗?嘿嘿,当然有关系了。我们先不说到底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不管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总得有第一只鸡和第一个蛋的出现才有继续讨论的意义。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假设先有蛋,那么第一个蛋如何而来呢?
以下纯属猜想,未经科学认证。
就在那么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光、热、细菌、泥土、空气、氧气、一氧化碳、水蒸气等等一系列物质在一个历史的瞬间经物理化学反映后,形成了一个蛋,而几乎在同一时刻,在附近出现了第二个蛋。随着时间、温度等环境的匹配,两只鸡蛋自行孵化,一只公鸡,一只母鸡,也是世界上有了鸡,鸡的世界也就开始了。当世界上有了第一只公鸡、第一只母鸡,于是全世界都有了鸡。
同理,如果先有鸡,也是一样的“有物混成”。
那么回到人,如果人不是猴子进化而来的,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可能:第一个男性或者第一个女性,或者说第一只精子,第一只卵子就是这么“有物混成”而来的呢?
当出现了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之后,人类的世界也就开始了。
当然,以上仅属猜想,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老子就是解释宇宙、生命起源的绝对先知,仅此这一发现,《道德经》必定将再次轰动世界,呵呵。不过,于我而言,相信这是高概率的事。正如这个世界的几乎所有物质,都是有无相生的。
也许我们思考一下:H7N9是怎么来的呢?当我们把生活垃圾放在垃圾桶里,如果我们懒惰一下,十天后再准备倒垃圾的时候,垃圾里面是否新增了很多我们不喜欢的小动物呢?
它们,是怎么来的呢?这,肯定与隔壁老王无关。
曾经有一次,有个朋友说:《道德经》就是文字游戏,什么“道可道,非常道”!这些都是唯心的理论,偶然拿来读读养心可以,谈不上什么智慧可言。言下之意就是:天天谈经论道,对于我们实际工作生活有何意义呢?更有朋友观点认为:《道德经》也好,包括孔孟等,无非是利于统治阶级好管理,这对于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有何实际意义呢?
相信,类似以上的观点的朋友相信不在少数。其实,在我大约在25岁前后,对于《道德经》以及《论语》等,也是有以上想法的,做多可以说是闲情逸致,偶尔来陶怡情操而已。
后因工作关系,不断地读西方管理的书,西方哲学的书,再后来越来越有机会深入琢磨《道德经》,越来越发现,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西方管理思想,几乎都能在《道德经》中找到影子。比如当时学习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而其中一个习惯:以终为始就和《道德经》中的“慎终如始”几乎同出一辙。
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多年工作中,不断从《道德经》中寻找管理智慧。而我是如此的幸运,能偶然发现《道德经》的新读法,而这个新读法,极大程度上应证了十多年来苦苦寻觅的《道德经》的哲学智慧。
那么,“有物混成,天下有始”对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带着“与物混成,天下有始”八个字,先思考一下以下一些问题:[pullquote]“有物混成,天下有始”对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呢?[/pullquote]
我们所在的公司怎么成立的?
是谁创立的?
后来又增加了什么新人?
这些新人给公司带来的是正面的还是消极的因素?
我们引进了什么管理思维?我们是不是一直还是靠当初的经验在管理公司?
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企业文化如何?
公司成立的愿景是什么?
我们每个员工是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我所在的公司为什么成功?
为什么失败?
我们成功的经验是是什么?
我们的一些失败是怎么造成的?
我的家庭是怎么形成的?
我为什么是和现在丈夫或者妻子结婚的?
结婚后,与整个家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初如果不是TA,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我的人际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我的第一个朋友是谁?
是怎么认识的?
认识他后,我的工作生活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孩子出生后,夫妻关系,家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
当然,还可以列出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聪明的朋友,如果思考了以上这些问题,就知道“有物混成,天下有始”的意义了。
不管是做企业也好,家庭生活也好,我们都需要组建,我们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这些事的,都需要“混成”。那么,我们需要分析一下混成的物质其有形部分和无形部分。比如成立一个企业,有形部分是房屋、电脑等办公设备以及最关键的人员。但无形的部分似乎更需要考量。比如人员的能力、价值观、金钱观、道德水平等等,以及最后形成的企业的文化,尤其是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等。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也许在混成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企业最后的走向。就好比一个婴儿的形成,如果有先天性缺陷,TA的未来注定是悲惨的。
“有物”是动态的,硬件在变化,软件也在变化,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不代表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过程决定结果。那么企业也好、人际关系中也好、家庭生活中也好,我们需要不断往里面“混成”一些更好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比如企业设备的更新,更优秀人员的加盟,更好的管理理念,更好的产品开发工作、产品开发理念、更好的企业愿景等等,而这每一个积极因素的“混成”,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反之,如果企业“混成”的是更差的人员,更人浮于事的管理,内部勾心斗角的管理文化、任人唯亲的人事制度等,可以想想一下,企业的未来会是什么结局呢?
当然,也有人说,企业就一直保持不变,从来不考虑“有物混成”,那么会怎样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回答只有一个:你不变,世界在变。
同样,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混成”一些感人的亲情,更体谅的相处方式等,那么家就会变得让人更让人想念。
任何时候,“有物混成”都在进行的,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而每一次“混成”后,世界就在发生变化:企业的世界、家的世界、人际关系的世界、个人内心的世界。
如果我们更多一点有益的“有物”“混成”至我们的工作、生活、家庭、朋友中,那么,我们的企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会越来越美满,我们的朋友关系会越来越好……
“有物混成,天下有始”!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八个字。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对于我个人来讲,也许是一个使命:
《道德经归来》是各种有形无形物质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混合”而成,希望能给《道德经》的研究带来一个新的有意义的开始。
有物混成,天下有始!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国学与经典, 效率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