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了?准备自杀吧!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婊子合该在床上有情,戏子,只能在台上有义。
每一个人,有其依附之物。娃娃依附脐带,孩子依附娘亲,女人依附男人。有些人
的魅力只在床上,离开了床即又死去。有些人的魅力只在台上,一下台即又死去。
一般的,面目模糊的个体,虽则生命相骗太多,含恨的不如意,糊涂一点,也就过去了。生命也是一本戏吧。” (摘自李碧华. 《霸王别姬》)
霸王小楼分得清台上台下的区别,可虞姬程蝶衣,他,实在入戏太深,也惟如此,方能成就其艺术的辉煌。
不错,人生如同一本戏,但这戏是要求每个人在不同的舞台面对不同的观众以不同的角色参与表演的,有时做主角,有时当配角,甚至要做好没有观众时的表演。
人们都喜欢在观众众多的地方做主角。一旦获得主演,便入戏太深,忘记还有其他角色和舞台。而且,一个人在某个舞台表现优异了,最终反而会被那舞台绑架!
对,是被绑架,被一个什么阴谋抓了来当人质,不定哪天被处决,不定哪天就完蛋,战战兢兢,被逼着更为上佳的表演,才能苟活下去。观众、戏班同仁、亲友等等,都是那绑架者的同党,没人来救。绝望地表演着那个舞台上的角色,咿咿呀呀,雷同的台词,雷同的情感,雷同的掌声,雷同的谢幕,然后就是轮回。
怕的是,很多时候产生了幻觉,仿佛天下就这唯一的舞台,那角色才是自己,谢幕后反而是虚幻。庄周梦蝶,恍恍惚惚起来。
唯一可以逃避人质命运的办法,就是自杀!自杀在那个舞台。电影里,哥哥表演的蝶衣最终自杀了,那是真自杀,是万不得已的,现实中,哥哥也自杀了,留下万千遗憾在所有粉丝心中。
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主动地,有计划地自杀,才能获得另外的舞台,才能找回自己,过不戴面具的生活。
一颗种子,唯有掉在地上,死去,才能获得生命。否则,就是一颗种子而已。
回忆起来,我曾在大学时自杀于数学系转而猛攻英语;毕业了自杀于工作分配自谋职业;自杀于外贸工作去读MBA;自杀于国营企业高管去大城市涉外企业工作;自杀于职场做自由工作者;现在又自杀于成熟的市场去迎接国际化的挑战!
这是大的方面,其实,每个细微的成长都是在于与过去某方面不善者诀别!所谓过去种种如昨日死,未来种种如今日生。
你呢?坐下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吧!
问题1:你有过自杀于某得意领域的经历么?
问题2:你现在在哪个舞台做主角?
问题3:你本来还应该演好哪些角色?
问题4:你被某个舞台绑架了吗?
问题5:你有主动自杀于那个舞台的计划吗?难处在哪里?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峻茂新闻, 文学与休闲, 连载与故事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被‘绑架’的时候,或许‘自杀’就是最好的解脱。
从《卢梭》的角度来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从《康德》的角度来说:自由,就是想不做什么就是不做什么。
从《Edison Chen》的角度来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从《活着》的角度来说:人,生而一人。死后,仍是一人。 除了过自己的人生外,其余一切,不过背景罢了。 活着,在自己的心灵指引下,自由的去过属于自己的一生,是我们每一个人最为正确的选择,甚至是使自己这一生不虚度光阴的唯一选择。——摘自知乎
从《霸王别姬》的角度来说:逢场作戏是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入戏太深就等于‘慢性死亡’,倒不如‘自杀’来得痛快。
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角度来说:太宰治的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透露出的是对现实的绝望,即便松子善良博爱,确难逃命途多舛的下场。
从《遗愿清单》的角度来说:只有一种人可以上天堂,快乐的且给他人带来过快乐的人。Maybe生活中的我们得到的太多,却什么也没得到,大概我们一无所有,却可能握着全部。长恨人心不如水,快乐应该是真挚的,来源于精神,且满足于心灵,但快乐不应该被飘渺占有。所以,活在当下,最终我们都会老去,不知道什么在等待着我们,希望也有亲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真心诚意的帮助一个陌生人、与女儿重逢 、欣赏最壮丽的风景, 大笑到流泪吧。
文末,用句Jony J的话来结尾:我知道我不会一直幸运,更不会一直倒霉。感恩摸黑的一路上所有为我亮起的灯,当我发光的时候希望也可以为你照亮。
我们需要在被绑架的舞台上继续演好自己的角色,直至清楚的知道真心追求的是什么,同时还需要吸取更多养分、弥补不足让自己更加强壮。我们还要学习放下,我们已经习惯了索取,忘记了如何放下,而为了内心深处真正追求的东西我们必须学习割舍、放下。然后,诀别于此地,寻找人生的下一个驿站,那里是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能够实现自己的地方,真正做自己的地方,有着终其一生值得追随的的精神和灵魂。
确实如此。只是我们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需得分清。
认清自己的角色确实很重要。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需要不断的变换。
前段学习的向上管理高尔夫,主要强调职位权力,一切沟通管理服务于职权,起初觉得未免太死板,现在想来这就是角色认知的问题了。若总是在该做配角的时候去争当主角,不该主导的时候硬出头,后果可想而知了。
未上过管理高尔夫。职位权力和人格权力都很重要。长远来看,人格权力更重要。
我也一直觉得人格权力更重要。人们更愿意服从和追随自己尊敬和信任的人,即使没有任何行政领导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