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领导者的领导效能如何,是由其追随者的业绩表现来体现的。领导者总是通过他人或与他人来完成某些目标。但追随者在完成业绩的时候,总有不同的需求,领导者正是体察到了这种细微的需求,然后变换自己的领导行为来适应追随者,让追随者完成了任务,并且觉得原本就是自己完成的,并在其中得到成长的机会。这就是老子说的:功成名遂,百姓皆曰:我自然。也是情境领导者追求的一种境界。可以说,诗圣这首诗歌,完全体现了这种境界。
诗的题目叫《春夜喜雨》。春天来临,万物等着复苏,正如员工,等待着自己的成长,伸展自己的拳脚,做一番自己的事业。他们期盼春雨的来临,如同甘霖降临在自己的身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春雨适时而降。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如果说领导是教练的话,他们的行为就如那春雨,在员工需要的时候,适时降下甘霖。员工要成长,需要在不同的任务中有良好的业绩表现。但要完成任务,有时候需要领导帮助其设置清晰的目标,有时候需要领导给予帮助和指导,有时候需要领导解释任务的背景,有时候需要领导倾听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参与决策,有时候需要领导给予鼓励,有时候需要领导描述大的愿景后让自己去决策……这些都是所谓时节。而好雨知时节,优秀的领导者能准确诊断追随者的需求,并在其需要的时候,合理运用相应的领导行为,或给予指导,或给予倾听,或给予鼓励,或赋予能力,真真是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绵绵细雨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洒大地 ,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泥土 、禾苗、花木。“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
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在屋内听春雨飘洒声之所感,那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则是诗人推门远望雨夜景色之再现。雨声沙沙,喜而思见。推门向外一望:细雨绵绵,四周漆黑一片,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远处闪耀着一点红光,是江上渔船的灯火。这迷人的春郊夜雨之景,使人在广漠的幽暗中感受着一种甜美的静寂。这里作者细致地写出雨夜之景,正是以这种气象寓托对喜雨的兴致心情。夜色越阴暗,才越能觉出绵绵细雨不断之势,盼喜雨的心情就更加称意 。诗人在这幅春郊夜雨的画面上,于一大片的黑色之中,点上一点“渔火”的光亮,使得“ 黑”“明”映衬,醒目鲜明,从而更增强画面的诗意。
领导行为不是一次性行为,而且领导者每天均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任务,同时员工针对不同任务的状态也是动态的。所以领导者随时把握这种moment to moment的瞬时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组织之所以卓越,,往往不仅来自于其设备、技术、资金、制度、架构、产品等等有形的东西,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尤其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们如何在同一个愿景下沟通和相互影响从而构成的企业领导文化,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滴水珠潜入了一朵花儿,若众多的水珠也潜入了众多的花儿,则又是另外一种景象。领导者,就应该塑造这种氛围或叫企业文化。领导力不仅仅是某几位高层管理者的事情,在今天所有人都是领导者,都需要影响他人去高效完成任务,只有一个组织里面,人人都具备创新、变革、并协调他人追求愿景,一个组织才是有生气的。易曰:用九,群龙无首,吉。
最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想象中的景象,也是诗人喜悦心情的进一步表达。诗人推想,经过一夜的滋润,到明天拂晓时雨过天晴,锦官城满城含着雨水的百花会更加鲜艳夺目,一片生机。从这层春意盎然的想象中,足见诗人对好雨的喜悦难尽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 。“红”、“湿”、“重”三字,极其形象、准确地表达了雨后花朵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