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书柜实际上是清理一些人生态度

花了几天时间清理书柜,我以为能腾出一柜子的空旷来,结果发现视觉效果没啥大的变化,该放书的还是放着书,也不见简明多少,跟清理衣柜后的立杆见影比起来,这书柜感觉像没清一样。但是看着20多个邮寄地址派发后的兩摞快递单,又实在是清出去了不少书籍的。

这感觉很奇怪,可能是因为不觉得这些书“走散”了吧?它们都去了被需要的地方,总比在我这里闲置着更能创造价值。所以,也不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反倒踏实不少。

国宝(我母亲)喜欢柜子里摆满书的感觉,她主要从视觉效果上看,齐整嘛,不杂乱,打扫起来也方便。所以这几天看着我不停的清书送书,她老疑虑了:好好的,干嘛要清书啊?朋友们也由此问,忍不住关心我是不是有啥大动作了。

其实吧,我是想腾出空间引进新东西,又希望老东西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这种感受越来越强烈,行动就会跟上,越来越迅捷。

最开始我是舍不得送书的。毕竟放书的地方还是有。不过,那样跟多年前的重复也没啥区别,老的往里放,新的加在外面,一轮一轮越积越多。就像我们的岁月,一年一年有添补,老思路老思维会被新的替代,藏在心灵的书柜里,能容下,也不做乱,看着还丰满,多好啊!

但现在我觉得这样不是最好的了。自从接触了“冗余”这个词之后,我就觉得这个解决方案很好,例如Uber和滴滴,把存量盘活,挖掘组合出更大的价值,真是件很兴奋的事。

有人说很多人停滞在了二十几岁,往后的日子就是重复。为什么是重复呢?我以前想不通,这日子明明每天都不一样的啊!现在明白了,习惯和舒适圈里待久了,日子没啥区别的。回头看看,书柜里的书基本上是一页一页认真看过的,里面的观念估计也是潜移默化了的,再要拿起来重温一遍的话,大部分是没必要的了。对我的价值贡献是边际效益递减了的。但不意味着它们对别人来说就没有贡献。  

如果我能大方点分享出去的话,会不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呢?我觉得会的。这次姐妹相聚,我年长些岁数,还是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的,但是说在嘴上不算生动也不系统,估计妹妹听了也没啥大感触。这是我最近发现的:特别年轻的时候,人是听不明白别人口中话语的真正内涵的。没有阅历没有体验,往往会被花里胡哨的外相迷惑,把那些朴实当废料,把那些光鲜当肥料。弄反了方向,多走很多弯路。再次重来,估计还一样。这就是那句话的辛酸处:人总是老得太快,智慧得太晚。书籍,是帮助我们走向智慧的好工具,分享是一群人更好走向智慧的方式。于是,我忍着不舍,开始送书了。

书送有缘人,给那些最需要的人是极好的。那样才会被翻看,书的价值才会最大化。我们有多少次以为自己爱书会看书,却发现“书非借不能读也”。我自己不是个被动看书的人,虽然算不上爱书,但会从书里寻求帮助解答疑惑。所以,基本上我看的书都是偏实用型的,能帮助生活、改善想法是最好的,不然,我基本上不看的。也不会天天看书,想清静的时候看小说闲书,想进步的时候看励志书,想变美的时候看美容服饰化妆书,想能言善辩的时候看谈判辩论书……

听说,看过的书总会印在脑海里,即使记不住也会化成一股气,主要是指气质,长此以往会改变一个人的内在外在,这个我没太发现,但是看书解惑解压我是清楚的,会通透些、明理些、从善如流些。既然如此,这么好的东西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不一定人人受用,但也有个概率;说实话,我们都是有三观的人了,肯定了解获得所有人的认可是不可能的,那就别太在意,憋屈着不敢说不敢做。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就是种健康。

分享好像是我的天性,小时候没太发现,现在越来越明显。我清理书柜,实际上也在清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把它们价值最大化的分享出去。这样的多赢,岂不甚好真真好!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家庭与生活, 文学与休闲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1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Minqiu Hua
管理员
2016/02/18 14:56

想想我也曾有好多书, 现在都散落四方。 送出去是一个好思路!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