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和低血糖

我容易低血糖,尤其在连续工作之后,明显感到饥饿来得匆忙,脑子毫无招架之力。因此,我就餐要按时,补充食物要充分。不然,瞬间没电,动脑不动,决策难行,还会很烦躁。熟悉的朋友会在我说饿的时候停止跟我商谈任何事情。
这跟自制力有什么关系呢?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说是持续的克制反倒带来决策的低效。其原理是:克制需要损耗精力,能量的下降难以支撑高质量的决策。所以,很多关键的工作要放在能量最充分的时候进行;同时,追随己心,不轻易纠结,不思来想去,反倒会带来益处,这对低血糖者是个启发:当断则断,不断其乱。趁着还有能量,做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不过,这在习惯上有点出离。我们的文化一向主张克制,强调隐忍,哪想着这也会耗损能量呢?好比把我自己比作一节电池,做不同的事损耗不同电量。如果把做不想做的事也看做是种克制隐忍的话,这种通过中庸达至结果的方式也在耗损我的电量:一次次勉强的说服与被说服,反倒更耗电。
低血糖的我从那篇文章里似乎找到了行事的理论基础:电量不足的人,行事还是利索点,选A选B,都痛快淋漓,这也相当于蓄电,相当于续命啊。
当然了,自制和克制不等于纠结,我也知道,但是大多数时候它们效果等同。拿买鞋子来说吧,喜欢嫌贵嫌多不买,每次经过都喜欢,又得花阵功夫劝告自己:不值得,鞋太多了浪费。一次次都克制住自己,却也一次次在纠结,打来打去,消耗了大量血糖,不值当。很多事情跟这个类似,只是更不容易这么轻松,消耗的能量就更多。
在自制力这件事情上,太节制反倒消耗太多能量,对于低血糖症候群来说,并不划算。假如一件事情,需要你反复掂量,加以权衡,不管它正确与否,值得与否,它都在吞噬着你的精力。我想,留着充沛的精力去决策那些巨大的有意义的事情,那些无法决策或决策不满意的事情,索性就能放就放,缓缓再说吧,无需焦虑或恐慌,当断则断,不断也罢。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效率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