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相信总比绝望好

选择相信总比绝望好,听起来其实有些悲壮。若不是怀疑到极致,人其实都愿意存留点希望。

但悲呛里藏着点浪漫,让这句话显得文艺。像颗棒棒糖一样能温暖人心,在很多的日子里闪着金光,显赫了好多年。

这不是来诉苦的,所有的磨难其实最终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狗血!”能说出来的,都是故事;说不出来了,成了秘密。最终变成了谁的口才好,谁的演出更到位而已。其实,大家都一样,不容易。

我愿意借着“理性”的光辉,来说说这句话的现实意义:越显轻松的其实越艰难。——说句题外话,估计我最近是受了“文艺复兴”的影响,对“理性”情有独钟,老是动不动的拿来包装,也算是种“间歇性迷恋症”,像长久的单曲循环一样,听得多了,打个喷嚏都带着歌词的味道。所以,请大家原谅下,我这样一个迷上“理性”光辉的凡人。

我试图用丝线样的逻辑来剖析一句看似普通的句子,其实它很有力量:选择相信总比绝望好。这句话的形态意识容易被误解。是因为,说到容易做到难,越显轻松越艰难。

“选择相信”可能因为带点励志主义的色彩,更容易被解读为现象级的“乐观主义”,也更容易被误解为“浅薄”。举个例子,在压力面前,选择“暂缓面对”继而“逛街买鞋”的朋友,更容易被认为“缺失原则”;相反,另一个满场乱飞,火急火燎的童鞋可能被认为“责任心强”,充满了“厚重的托付感”。就事件而言,前者可能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后者可能问心无愧的享受赏识。

其实,“选择相信”表现出来的不比“绝望”沉甸甸,即使带着点色凝重的色彩,也容易让人感觉“轻浮”。这实在是太冤枉了。很多看起来笑嘻嘻的人老被当成没心没肺的大好人看待,实际上,他们患抑郁症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人。悲伤只能用笑容掩饰,周边人习以为常的时候,不就是孤独到绝望了的极点吗?

看得见的“绝望”总是被理解,被呵护,被关照。所以,多少人演得活灵活现,装得有门有道,只求更惨,不求最惨。因为,这样能获得更大的现实回报。其实这样很滑稽。不管是演给别人看,还是真的很绝望,都不算英雄行径,老缺了那么点劲道。

还是积极主动的选择“相信”比较好,虚怀若谷,处变不惊,看透风云,活得也挺高级的。有时候,淌着淌着就找着了一条好道呢。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就看我们信不信。

我是愿意选择相信的,总比绝望的姿态要好。坚决避免成为抱怨的生灵,也杜绝走上哭惨的路子,身肉一刀缩头一刀,索性救了风骨,存了好形象再说。

没有谁能打包票,没有谁能给补偿,一辈子就这样,我觉得相信的姿态比绝望好,相信的道路比绝望宽,走着走着,你可能就成了别人眼里的标签,被临摹着活得很高尚,谁知道呢?试试呗!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效率与效能, 文学与休闲, 连载与故事, 追随与执行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1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AlisaChen
成员
2018/06/23 12:05

走着走着,你 就 成了别人眼里的标签,被临摹着活得很高尚~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