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设定之“十全十美”可以休矣

有两朋友打来电话诉苦。A是27岁的经理,长相清秀,思维敏捷,颇有灵气,才情十足,脾气却也不小,他很郁闷地诉说着客户的出言不逊,让他的自我价值感降低;数落客户的偏心,让他感受着不公待遇。B是34岁的总监,结婚生子后的冲劲不改,踏实可靠,认真负责,但也像头牛一样,固执得拽不动、拉不跑,她拒绝修改出品,觉得属于瞎折腾,被客户投诉了好几次,满心不爽。

听完AB的抱怨。我发现有些地方很相似,那就是:想以自己的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同。细细想来,他们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做事标准,比如,看重公平,希望自己被礼貌对待,期待自己的辛苦付出得到积极响应。表现出来的语言就是:“我觉得应该如何……”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主动沟通交流,认为跟客户分享体验并参与客户的生活里去是很“low”的一件事,他们会把工作和生活的圈子分得很清楚,主张“工作圈里没朋友”。

所以,你会看到这样的AB们在工作外的朋友圈里评价甚好、游刃有余,在工作圈里的付出和回报却未必对称。AB们也往往不堪工作中的人际压力,活得很辛苦。但是他们可能又是那些特别愿意承担、责任心很重的人;也可能是更期望获得工作能力认可的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标准对工作精益求精、改了又改,就是忘记去了解客户需不需要这样的“尽善尽美”。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经常会被辜负的种群。无奈旁观,看着可惜。

我们可能都曾经AB过。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却老找不到通达人心的方式方法。我以前以为是个技巧问题,看多了才发现,原来是个态度问题。不止一个AB这样诉说:我不是不懂,就是不乐意,凭什么我要低头哈腰的“贴”别人?注意了,用的是“贴”,多不情愿的委屈啊?

有个朋友对这种现象很无奈。他特别疑惑的说:我们是人啊,是有人性的啊!为什么就把自己弄得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一样五谷不吃呢?跟人多聊几句、对问候几句,会有什么问题吗?

我觉得没问题,但我也理解AB们会觉得问题很大。在他们的观念里:实力决定尊严,我把事情干好了就行,其它都不值得关注。在特别年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活呢?—管好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家不累。

但实际上会很累,会非常累。因为你要用自己无懈可击的“完美”要求每次表现,但实际上人是会疲的,或者是没办法只专注一个“完美”的,当事情更多时,会精疲力竭。于是,暴跳如雷、抱怨不平、横加指责、充满攻击性的AB们越来越多。那个时候,我在想,这是合理的状态和方式吗?

当然不是,这是有违人性的。对AB自己伤害大,对他们服务和合作的人来说,也是压力巨大。因为大多数时候,解决问题的不是“完美”,是恰好当时,是快速直效。我们处理的是一项项的任务,对应的是一个个需求,需求被满足,并不见得要“完美”。况且,我们的“完美”就是对方所需要的吗?A眼里的完美无瑕,到了B眼里可能成了惨不忍睹了。所以那些看着AB陷入自己的“完美”标准里却无力拉回他们的人们会发现,明明自己的一个简单需求,到了AB那里会被过度解读,要么要求更多的时间,要么要求更多的投入,总是无法在恰到好处的当口得到快速满足。

这又是谁的错呢?

AB们觉得委屈,他们本意是要追求作品的十全十美;以为自己的那套标准正确得上天入地;常被自己的认真负责感动得潸然泪下;当然了,也把自己压榨得滴水不剩,无处回转。非AB们觉得难以忍受,他们老觉得被拖延总是被耽搁,害得自己老挨骂……

AB们,试着调调自己的那套标准吧,让它保持点弹性;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跟客户多唠几句不是low,是人情味。有可能,人家要的不是“十全十美”,是“恰到好处的合格”就好,只是要快点!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效率与效能, 追随与执行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