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趣《三峡》

今日复习峻茂教学设计师认证课线上课《翻转课堂》,看到课程中的一句引语,因为其间一个字不认识,便查寻询一下,竟看到了《三峡》的全文。看完之后脑中浮现了一张图,上网查找,实景并没有与我脑海相匹配的。唯有此画能与我的想象近似,也就看画想景了。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没有去探究作者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只觉得读完之后画面感就来了, 果然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不仅对峻茂的韵味多了认识,还认识了些个生字。绝巘(yǎn)和曦月,单独去看兴许有人根据字形能猜个八九,放在文中就明白了所要表达的事物,有趣极了。文字不多,但多表述的景象却让作者深深刻画出来了。

作者定位在三峡,告知了路程,以及路程两边的山峰和岩石怎样的重重叠叠没有间断。就是因为山势的特性,所以只有正午和半夜才能看到太阳和月亮,算是奇景了。关于季节的变幻,虽没有按照春夏到秋冬的顺序,想必作者在抒情于景。古时的交通工具水上只有船,陆上只有车马,夏季水涨速度还是挺快的。因为冬春交替,景开始生动活波起来,既然极高的山峰之处能生出各式各样的松柏,也会有潺潺流水穿梭其中,时间打磨出了丝丝缕缕的泉水,远望去就像悬在空中。潭底深绿,潭上又有白色的水流,颜色搭配清爽,所以水清,木荣,山峻,草茂,有趣有趣。读来令人心情也大好,就是舒畅。秋天总以清冷的感觉,文中却说林寒涧肃,古人表达总是言简意赅,又意境深长。山中的动物最让人深刻的就是猿了,长啸而过,传响久绝,这山谷是得多大多狭长啊,不然怎么能哀转呢。

欣赏水平有限,但此文确实让我觉得意境有趣,很想画画,可惜只会脑补画面,简化字给现在人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交流,现在是有时间效率一说,但对古文的欣赏与拜读让我至少此时能慢慢静下来,想一些景色,体会一些感觉。

三峡我没有去过,每当提及,如要说出就只晓得三峡大坝工程,再者就是我妈妈跟我说她去了一趟三峡游,给我带回来的一种水果叫血橙,看名字就知道了颜色有些下不了口,跟西瓜不同,不是一种红。以前就总认为三峡没什么看头,无非就是两排山中间的水,认知局促了我的想法。现在看来读一些古人的诗词美文,可以扩展我的认知。不过三峡大坝的工程技术确实值得称赞,有一种说法是看景不如听景,听景就听景吧,我自己觉得美好就成。末了末了,终于也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附上一张三峡大坝的图,不知道《山海经》中在此处有没有描述,或者有什么神兽,我可以去查查了。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在线教学设计, 文学与休闲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