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奔跑还是逃跑?

我做过很多选择。我们应该都做过很多选择。

高考之前的选择基本上都是国宝自行决定的,偶尔征求我本人意见,那也是走走过场,再怎么花花形式,最终我一定会顺着她的。

17岁我第一次做重大人生选择是有关要报考的大学和专业。班主任的一句话让我打满鸡血,觉得找到了知音,于是背水一战,非要上北京去。老师当时的话是这么个意思:有的人会选择走一条稳妥的路,折腾少点,未来也看得到;有的人选的路会艰苦点,走的人不多,但收获可能也出乎意料,会有一种奔跑的感觉。他说完这话补了一句:我觉得你可以选后面那条路,走不通的话你是可以掉头的。

国宝那会儿的态度已经比较暧昧了,估计是怕我将来怪她吧,特别诚恳的把选择权交到我手上,让我自己定夺,但她会绘声绘色的描述各种北京的好,她爱北京由来已久。

那次选择虽然忐忑不安,但奔跑的感觉超过了出逃的怯懦。我记得那个夏天的雀跃,仿佛即将脚踩双轮,飞翔在辽阔天空。我说的是结果还没出来之前的心境,通知书寄到时当然更是兴奋。那个时候,我想过逃脱,但更多的是迷恋飞跑。追逐着奔跑的热烈带我跨过了边境,隔着栅栏回望,那个欢天喜地的女孩身上洋溢着激动,没有一点逃跑的惊慌。

第二次重大选择跟国宝有些分歧,冲突难调,害得我可怜的孤行好久。坚持工作地点和行业的选择,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挑战,获得的支持不多,压力很大,还带着些委屈。刚开始一定是惶恐大过兴奋的、焦虑覆盖了新奇的,即使站在今天的风景里我仍难承认那是我完全忠于内心喜好做出的选择。带着奔跑的渴求拉扯着逃跑的狼狈,我撕扯了近十年,终于爱上了它提供给我的附加价值,顺带享受着奋斗后的成就感,点评着它对自我成长的帮助。

于是,我特别理解奔跑和逃跑的不同了。《无极》里,我难忘记的是昆仑奴的奔跑,奈着饥饿的折磨、带着逃跑的惊恐,哪里是跑?分明是逃啊!跑是向往,期待下一个精彩绝伦;逃是恐惧,斩断一切过往烟云。若选择,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一个张扬、一个萎靡;一个迸发、一个封印。面临许多人生或大或小的选择时,这背后的动能又几时能分呢?

这样的一个动作,两股力量成为我做选择的参照要素:那些让你想拼命躲闪,逃了又逃的不会是好的;那些让你欢欣鼓舞,惦了又想跑着去够的,一般都不差。顺着这个心境去做选择,比起慌乱无序,会更有效果。

我觉得人应该在鼓励的境况里奔跑追逐,不要在消极的处境中慌不择路。路都在,选在你我。工作生活都一样。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文学与休闲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1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Minqiu Hua
管理员
2016/01/12 11:16

奔跑吧,晶晶!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