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

董事长请来朋友分享:地产3.0时代。陈俊先生讲了很多,观点鲜明,视角独特。听到三分之一时我在亚马逊下单,买了他看的那本《人类简史》。
囿于积累和不够勤奋,我始终不是个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常对着那些不随波逐流、拥有批判精神、敢于直面表达的大牛们暗暗钦佩。
以陈俊先生有关地产产品的一个观点为例:他认为“主卧”和“老人房”的设置简直太反动了。为啥呢?他认为这是主张谁出钱谁赢一线资源的价值观。一家人本该和平共处,哪能在功能空间的使用上分了三六九等?是不是老爷子出钱就该睡主卧,孙子将来有天也得霸着主人房?陈俊先生继续挥舞手臂道:老人房就更反动了,这是制造家庭矛盾。
这观点有意思。以前没思考过这些,也没觉察出这里文化主张的矛盾。产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能不能改变?我们似乎老早以前就放弃了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关心营销,因为它关乎业绩;关心建筑,因为它也关乎业绩……我们关心很多东西,都是因为它们关乎业绩。业绩让我们忘记了人造物是由人创造,是可以更改的,也可以变得更好的。它们本该服务生活本身,不想,它却成了我们的生活。
当晚,陪朋友吃饭聊天。谈起白天听到的讲座,生于七十年代初的一友人顿时感概万千。半斤白酒下肚,他怀念起汪国真的诗,惦记起满街的喇叭牛仔裤,比划着长飘飘的大背头,只差弹起当年的吉他摇滚满地了……我清醒的看着他,那是对一段可能深度思考岁月的缅怀,藏着些对逝去岁月的追念,怕是也埋着些意气用事所做选择的后悔吧?
我敬佩他们在岁月里累积起来的自如,拥有大谈梦想的底气,尤其羡慕那些可以恣意表达的深度思考。可是,仍享受于“猪”一样的快乐里,不想困在“哲学家”思考的痛苦里。
有可能,多年后,我们这代人对着茶盏敲起周杰伦双截棍的时候,也是深度思考时。到了那会儿,希望残留着的愤怒不会流淌在白酒里,倾泻在茶水中就好。
或许,深度思考只属于上一代人。每代都如此,一代又一代。我竟然期待着自己的深度思考如期而来。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文学与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