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爱与信仰,朝着“冈仁波齐”前行

趁着周末的闲暇时光,昨晚看了一部安静朴实的电影《冈仁波齐》。当影片落幕响起由朴树演唱的主题曲《No Fear in My Heart》时,已近凌晨两点。大半夜里没有一丝倦意地看完一部没有高潮的文艺片,于我而言,实属罕见。
这是一部关于藏族人朝圣的电影,吸引我能在深夜静心观赏的原因,源于两千零八年的西藏之行。记得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周围看见许多虔诚的朝圣者,他们神态庄严肃穆,三步一叩首的在坚硬的石板路上反复地磕头,这其中不乏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作为一名旁观者,当时还不太能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含义,包括西藏的天葬以及藏族女人一生只洗三次澡的习俗(是否果真如此没有经过深入了解,来自导游传说),因此,抱着对藏族特异文化的窥探欲,开启了我的《冈仁波齐》周末观影之路。
《冈仁波齐》的电影情节非常简单,故事开始于一个叫芒康的西藏小村庄的一户普通人家,家中的长者带着未能去朝圣的遗憾去世,为了替他完成遗愿,家人选择在新年过后前往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最终成行的11人中,有年逾古稀的老者、即将临盆的孕妇、要洗刷心中罪孽的屠夫、身患残疾的少年和9岁的女孩。朝圣之路,注定坎坷,沿着318国道11个人开始了2500公里三步一磕头的虔诚之行。重复的动作在不重复的风景、过客和昼夜之间反复,里程碑的数字提醒着他们丈量过的每一步,从大雪纷飞,到油菜花盛开,再到绿树成荫,这一走就走了一年。
影片中有许多精彩的情景刻画,令人难忘。首先是新生命的降临,那个被神山赐福的孩子降生在朝圣之路上,经历短暂的喜悦后,孩子的母亲加入到磕头的队伍中。屠夫为一只路过的蚂蚁让路,9岁的女孩带病坚持磕头。遇到积水的水洼,他们磕着头匍匐过去。遭遇车祸,他们原谅司机,因为装运物资的拖拉机被撞坏,男人们只能拖着车厢行进几百公里,每前进几百米,他们会再折回原处磕头前进,一步都不敷衍……2500公里下来,羊皮护具已经破败不堪,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鞋子走坏了好几双,额头被磕出了血痂,在终于抵达神山冈仁波齐时,队伍里的长者杨培老人去世了,然而,没有痛哭,一行人安静的将老人安葬于神山脚下,默默为他祈福。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触动是:这2500公里,他们走过百折千转,经历生死轮回,四季变换,这不正是人生的缩影?面对漫漫长路的未知与变数,他们泰然处之,安然接受,互爱互助,因为他们心中满怀爱与信仰。
这磕长头的每个人都看似荒诞而平凡,正如同在日复一日地忙碌打拼中渺小的我们。他们一遍遍磕头,念经;我们一遍遍写方案,评审。他们在风霜里叩首,一圈圈绕着盘山路磕头;我们在星光里乘着末班车下班,一天天围着业绩打转。在宇宙的烟波浩渺里,我们都一样,需要用自己的爱和信仰,为这平凡的人生,努力活出意义。
就像《冈仁波齐》的导演所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它的仪式感。冈仁波齐并不是终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是啊,心怀爱与信仰,朝着你我心中的“冈仁波齐”一路前行,或许这就是此生最大的意义。
推荐1 recommendation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播客与视频, 文学与休闲, 追随与执行
唐老师的博文有意境有现实,稻盛和夫的书也提到:“努力工作就是一种精进修行”。
在这个诺大而又偶尔薄情寡义的世界里,唯有用爱与坚定的信念和信仰,才能激发我们不断前行!
扫洒应对的简单重复中,尤见个人修身功夫。大谈道德美德者多矣,结合在自己施行者有几人?那些激情飞扬谈慈善美好的人,你看他走过街头时是否能关注转角处那个乞者?
我们都有自己的冈仁波齐,让我们不仅想象,而是要通过身体丈量而行!
感谢如此好的美文分享,让我忆起2008年的西藏之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冈仁波齐,我们要像影片中的藏民一样,不仅要有信仰,更要用虔诚的心坚定不移的去践行。前方没有终点,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