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Zuo No Die

按:近期网络上流行“no zuo no die”等语,让人不禁怀念其8年前一干朋友一起大作特作的时光来。特转当年三篇关于“作”的文字,现在读来,仍然令人莞尔。

 

我“作”故我在 

(作者:多多)

     一个叫张抗抗的女人,搞出来一个名词――“作女”。接着有人拍了个电视剧,名字就叫《作女》。
  多多对这个“作”字,早有耳闻,本就是苏南的方言“作天色”,讲的就是天气反常,讲到人身上,就是个折腾。
  小的时候,多多有个姨妈,每次跟老公吵架,她就离家出走来多多家,几十里地啊,全靠走路,经常到多多们家是深更半夜,多多母亲总说:唉,又“作”了。这个小小的“作”字便在多多小小的心灵扎下根来,并且在多多长大的日子里得以尝试和发扬光大。
  在多多生活的周围,多多也看到很多女人的“作”。作天作地作老公的有之,隔三岔五作神灵的有之。总而言之,“作”,好像是女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有些女性问题专家还教导说:女人,要学会聪明地“作”。但有些作得很是过火,前日还听说某女寻死觅活威胁男人,这个就有点要鄙视之了。
  女人一般的作,也就是闹闹小脾气,耍耍小性子,偷窥偷窥男朋友的私秘,惹点儿小事情。越有文化的女人还越能作,这年头大家都忙碌了,压力比较大,女人从内心深处有“作”的需求,但男人不太吃得消受折磨。因此整个社会的离婚率高了。据说在上海的白领阶层,一度离婚率达到60%。
  经过多多的努力观察,多多把“作”分为两类。一种是“外作”,一种是“闷作”。
  前面讲到的情形都是“外作”。“外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最基本的,你要有“作”的对象。比如,作老公,作男朋友,作父母等等。所以“外作”的一般身边有男人或者家人。
  “闷作”呢,指的是没有发泄对象,自己作自己。通常的表现行为是喝闷酒,选择极限运动,闷头写乱七八糟的文章,生活黑白颠倒等等,通常适用于独身者。
  两者的共同点就是“作”都没啥目的,“作”就是为了“作”。
  多多大部分时间属于后者――“闷作”。作起来没啥动静的行为都属于闷作。这些年来,多多常常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小姐还晚。多多的朋友都说多多作。多多常常在漆黑的夜里起身,把床单被套拆下来洗洗,换过一套再接着睡。多多像幽灵一样游走在网络和黑夜,不愿将睡觉的时间用来睡觉,把吃饭的时间用来吃饭。在那次的婚姻中,有一次书房里通宵看《大长今》到早晨7点,多多的男人忍无可忍,起床揍了多多一顿,多多才夹起尾巴上床睡觉。
  多多也有“外作”的需求,但苦于找不到“作”的对象,即便找到,又恐不舍得“作”之,因此内心甚是痛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判断一个女人是否幸福的指标可以增加一个“外作”指数。可以放开手脚“作”的女人,其实是幸福的,她有人陪着“作”啊。只不过,她有时候思想错位,以为自己不幸福,因而“作”得更厉害了。
  所以每当多多听到朋友“作”的故事,就毫不犹豫嫉妒得开始彻夜“闷作”。毕竟,多多也得生活,多多也追求幸福,多多也得“作”啊!

作无止境

(作者:茉莉)

多多一作,如一石千浪,平地惊雷。一时间,群里作声沸腾。

最近为风雅计,小眼睛老师倡导开了个清莲社,要求各人限期交一篇咏莲的文章。我很是发愁。可怜见的,我从来对莲就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年轻时所谓名园露饮,东城闲步的种种韵事,从未发生在荷池边。荷开倒是年年能见的,但也是匆匆一瞥而已,未曾留心的,一忽时倒要为它作传了。而小眼睛老师又时不时放风,不按时交稿就要T云云。于是很是焦虑,在心中搜索关于莲的什么关联资料没有,结果,莲的没搜到,倒记忆起别的花来。

记得以前与好友爱看闲书,发现古时闺秀爱在月夜对白海棠呕血。于是当时开玩笑说,看来要觅得白海棠才好,认真往市面一看,居然是没找到的。才发现原来这般不易。想想,旧时的小姐,是养在深闺的,能作,也只能是闷作。但饶是闷,还这么一丝不苟。做好各样细节的铺垫,月夜,白海棠,血,缺一不可。如果没月光,呕出什么是看不清的。如果是红海棠,血淋在上面就不明显。因此样样都要周到的。这么日常的事,都要这么精密细作。

我也已N年不看红楼,但小眼睛老师最近看,屡屡地说。我也顺便回忆了一下,红楼中最善作的,非黛玉莫属。她赚着一个西施的身子骨,动不动就哭得肝肠寸断,连绞个小帕子都做得那般惊天动地。宝玉是最知心,因此总是配合密切,而她是贾母的宝贝孙女,也很有轰动效应。闹得大些,阖府都惊动了。可惜高鄂是狗尾,不然,黛玉最后不会是默默焚稿,一定也会有个绝唱才离世的。

而就作而言,闷作倒罢了,外作是一定需要有对手的。有善作者,遇到个识趣的,大家其乐融融,增进感情,可达到共赢。如遇到个榆木脑袋,那就是无趣得很。再不济者,有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则会事与愿违,越作越不可收拾。

有个朋友,家庭倒也齐全,但与其夫却不相契,主要是她觉得两人处世方式与价值观很不相同。但安定是一定能维持的,因夫妇其实观念传统,还有一可爱小陔。但他们之间的作,却教人担心。其夫做错事了,她就不理他,冷战下去,其夫也不主动求圆,于是冷战之时长,从一周到半月,甚至更长者。因而,这样的作,实在不可鼓励。

另外,作,也有东风、西风之分,不一定作的就是女人。谁先占了先机,谁就作了。有个女友,其夫是善作的,小男人一般。每每与我谈某事,总说,不行,他会不高兴的,他会说自己受伤的,他会觉得受冷落的。。。。。。

放眼看去,作,往宽处讲,实在是无处不在,不分国界、领域、行业、性别、年龄的。。。。。。在单位与同事相处是作,上下属之间沟通也需善作。凡事要成功,总要因时利导,相机而作。因而,小眼睛老师再发展下去,可讲授情景作,或作的领导力。当然,这么专业的课题,自然不敢妄言,交由老师主持了。

这次第,怎一个作字了得。 

 

情境“作ING”

(作者:申时义-昔日的小眼睛)

当多多写下《我“作”故我在》 并就作的基本条件以及闷作和外作的区别上作了基本定义之后,本站会员们便喜欢上这“作”字,私下言谈,总喜欢引用之。及至茉莉在其文章《作无止境》中将作的含义拓展开来,让人们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而这个“作”几成了本站和群近期沟通的一个文化了!

我也是一个提倡“作”文化的人。

作是历史进步的源泉。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是永恒的时尚,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K子曰:君子善作。又曰:君子作,小人反作。俗话说:善作的孩子有奶吃。其实何止是孩子,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国家,所有的社会,都需要理解作的重要性,学习作的方式方法。

唯有作,才能打破旧有的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生产力。唯有作,才能创新,才能发现真理,才能改变世界。唯有作,才能振臂一呼,带领人们走进新时代,走向新生活。

古今中外善作者的故事,汗牛充栋。而我们生活中,作的功用也是随处可见。但尚没有人专门整理研究,从而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理论反过来又知道实践。这的确是一大遗憾。大概是这“作”已经成了潜规则,大家虽作不说,也是有的。又或者这作的艺术高超,难以用语言表达,即使有深得其中味者,也秘而不宣。

但这作,的确是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正如一个产品的广告写的那样:如果失去了作,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比如,如果失去了作,夫妻间将被审美疲劳击倒,再是深刻的感情,都会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打回原型。不会作的夫妻,可能会自诩是相敬如宾,于是夫包容妻,画了个大圈,妻反过来又包容夫,画了个更大的圈,由于缺少了作,这个圈越来越大,大家越来越彬彬有礼的同时,圈子中的空间和虚无也越来越大。这圈,如那气球,怎禁得起一根小针的冲击?于是乎,多少貌似美满的婚姻,朝夕间灰飞烟灭!

比如,失去了作,一位员工将是按部就班的榜样,却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无法影响别人去帮助自己,最后沦为组织的透明人,随时都可以被人取代!

反之,有国家弱小者,在世界民族之林,历来被排挤,无法发表其声音。于是乎开始作,不论是嚷着要核试验,或者是要恐怖主义,都会让世界重新关注起它来!

这作的重要性,若要论开来,由于其存在范围之广,那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本贴专论两人之间如何作,是为微观的作的艺术。

欲作,至少是要有两个人的,大作又领当别论,但两个人之间的作,的确可以作出风格,作出水平,作出感情,作出艺术来。

按照本站领导力的基本思想,有效的“作”,是一个影响他人达到目的的过程!这个目的,可以是让对方改变其不良行为,可以让对方接收自己的要求,或者仅仅是满足自己想作的快感,又或者这生命其实是无端的空虚,唯有作才能感到大家还真实的存在。

为此,“作”者(或者如多多已经被称为作家)应该改变自己的“作”的行为去适应被“作”者,以及“作”的目的任务的需求。

若要论及情境“作”的艺术,则需要按照如下的流程去考虑:

第一步:“作”的具体内容形式等是否双方可以接收,或者相互默认?作的愿景及战略是否得当?是否预先想好作的可能后果及危机处理程序?以前类似的作是否有效?作的底线和范围是什么?

第二步:诊断被“作”者的状态。主要从两个方面判断:认知及承诺。 认知包括他对自己的“作”的内容的了解熟悉和过往经验程度。承诺则包含其信心,舒适以及参与程度。

第三步:作者根据被作者的状态,改变自己的作的行为和风格去适应情境和对象。

作的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放可收,可进可退,行云流水,因势利导。撒娇与撒泼共举,眼泪与笑容齐飞!直作得山摇地动而又可以悬崖勒马,也有于无声处平地惊雷,让人应接不暇,蔚为大观!

今有美国某机构,专门研究作的行为,并研发出一个可使用的模型,是为“情境作ING模型”。欲学习善作者,可认真学习之。

然此仅乃基础中的基础。若真要学习作的艺术,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去修炼,需要中外结合,洋为中用。这里推荐几本书籍,供感兴趣者参考:《孙子兵法》《道德经》《鬼谷子》《红楼梦》《厚黑学》《张爱玲全集》。。。。。

总之,作之道,在阴阳二字。更高的境界,则作是为了互作。达到作的双赢,是作的根本目的。

今天,你作了么?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峻茂新闻, 文学与休闲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3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晶晶罗
成员
2014/07/27 21:42

Good!

删除用户
删除用户
2014/07/21 11:04

很好的文章,诙谐、幽默、畅所欲言,很接地气。

3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