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隐寺

       从西湖步行到灵隐寺,沿途树丛繁密,密密匝匝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山门被大树掩映,满眼浅翠浓绿。

        进得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突起的山峰,怪石嵯峨,古树繁茂,这就是著名的飞来峰。飞来峰岩石突兀,如矫龙、奔象、伏虎、惊猿,堕者将倾,翘者欲飞。峰下有龙泓、玉乳、射旭等天然岩洞,洞内回旋幽深。峰前有灵隐涧,恰逢杭州阴雨绵绵的季节,水势汹涌,水声隐隐如雷鸣。王安石登飞来峰诗句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峰上层恋叠嶂,覆盖着密密麻麻的灌木丛,飞来峰石刻是南方石窟代表作品,从五代十国一直到明代,大大小小大概有470座佛像雕塑坐落在飞来峰的岩石上,保存完整的大约有300多座,雕像栩栩如生、古朴大气。

       逆着涧水行走,古木参天,灵隐寺若隐若现,寺的外墙是黄色。黄为土色,万物居土而流传千纪,一草一木自由生息,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

        走在灵隐寺大殿,满脑子想的都是弘一法师,弘一上人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先生出家前最后一天晚上,写下在俗时最后一件书法《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即笔端两折,遂人去楼空,唯残烛一只。弘一法师于灵隐寺受具足戒,笃志苦行,持戒谨严,芒鞋布衲,苦修律宗,被后世称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也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弘一大师的《送别》,会不会同其生活在杨柳依依、水波滟滟的西湖边有关?因为西湖是最合适送别的地方。李叔同剃度不久,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灵隐寺,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李叔同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妻子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李叔同:“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李叔同遁入空门,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弘一大师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阴雨蒙蒙中见灵隐寺景区佛刹林立,真有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味道。唐朝茶圣陆羽的《灵隐寺记》载:”碧树花枝,春荣冬茂;翠岚清籁,朝融夕凝。建筑精美,环境清幽。”苏轼任杭州知事,政暇之时,常到灵隐寺休闲赋诗,苏轼将白居易所书”冷泉”补上一个”亭”字,写了许多有关灵隐寺的诗句,其中《留题灵隐寺方丈》:“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可见灵隐寺曾晨钟暮鼓、香火鼎盛的盛况。康熙帝南巡时到灵隐寺,亲书”云林”二字。乾隆帝六次到灵隐寺,都有诗汜游,刊刻于石。

        也许浸染了禅香,苏轼才能写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佳句。苏轼游灵隐寺有“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我曾误以为《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地点是在钱塘江。灵隐寺大雄宝殿上的一副对联,点明了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杭州的历史: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案。”

        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莫虚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灵隐寺,苏东坡在冷泉亭摆放桌椅笔墨,摊开卷宗,剖析公案,公案完毕,摆上酒菜,与属吏共饮。《闻林夫当涉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写到:灵隐寺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鹜。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灵隐风景区里的“春淙亭”和“壑雷亭”的出处就是来自于苏轼的这首诗。     

       位于灵隐寺的后侧,有着更幽静的永福禅寺和韬光寺。东福寺由四部分组成,依山势而建,布局精妙,有东晋古刹的韵味,而韬光寺最高,峰回路转后豁然开朗,可远眺西湖。

       下山的途中,望着落日西沉,数不清的峰峦景象万千,蓦然间想到骆宾王,传说兵败后骆宾王流落灵隐寺落发为僧。“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唯骆宾王能写出如此力透纸背,字字如刀的文字,也只有武则天看到这种文字还能淡然一笑,责备宰相为什么没能发现如此才俊为己所用,明月入怀世伪知贤的情怀也不愧武氏是一代盛世霸主。

      天色也晚,遂到景区停车场坐公交车返城。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文学与休闲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1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曹菁
2018/09/08 01:46

世人多有不知李叔同何人,却少有不知道《送别》的。
在沪的城南草堂,为好友许幻园所作的临别寄语,一字一情,一字一泪,却都是人间的况味。

1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