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一生下来就那么能替别人考虑?

上海完成峻茂教学设计师认证课回深的航程,由于登机较晚,行李架都被占满了。空姐建议我把行李往最后排放。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太远了,不方便拿取。马上接着的念头是:逆流的话会挡了别人下机,堵塞流程,耽误大家时间,不好。
这第一个念头和第二个念头之间的成长,我用了好多年。
而我,深深的觉得这第二个念头更高级。因为它体现了人在思维习惯里的利他性,更进步。
怎么说呢?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基因检测里也有“利他性”趋势的项目,有的人会倾向于奉献多一点。一般来说,便利自己不算是个可耻的念头。但如果只顾着自己,就不算高级了。这就像动物进化一样,动物性到社会性是个历史的进步;利我到利他,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大进步。
这需要修炼,也是种修养。
大人和小孩的区别在这一点上特别明显。我觉得这也是检验人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准:但凡太过了的自顾自的享受,都可能是牺牲了别人利益或挤压了对方空间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这种代价有些可以通过钱来解决,例如,去饭馆就餐之后付款是天经地义的;有些代价虽然不用支付金钱,但影响声誉和道德,未必比给钱更轻松。例如,飞机上拖延,挡了人家去路,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招来指责,就很不高级。
即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持续保持高级的状态,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制造了一场场并不高级的闹剧。因为排个队而吵架的现象其实到处可见。
在利我和利他之间,可能隔着个满满的几十年。很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是种习得的成长。它需要时间和世事来历练。可靠的说,人不是一生下来就都那么能替别人考虑的。
顽石不打磨,只能用来扔人,对方看了就只想躲。打磨得好了,就能当文物,被记载,被鉴赏,被传承。没人想做惹人讨厌的顽石,那就得多多磨炼。
我记下这段亲身感受的原因,是我理解停留在第一个念头时的状态及心理。人的成长步骤并不一样,有人懂事得早一点,有人成熟得晚一些,有人半生不熟的也过了很久。但我发现,人越成熟其实越有张力,这种张力并不是种“圆融”,而是种带着力道的张弛。能控制好这种节奏和尺度的人,也拥有一种高级心境。也就是通俗意义上说的“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大家应该都赞成情绪稳定对工作和生活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了。
我觉得,在第一个非条件反射念头的基础上习得第二个条件反射的念头,是种惊喜的成长。它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确实可遇不可求,求不得也还是要再求一番的。
我想,当足够多的“第二个念头”满盈我们头脑的时候,那将会打造出一个多么“高级”的人啊。这种人一定又美又可爱,去哪都能很享受生命,甚至会很多人都喜欢。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效率与效能, 文学与休闲, 连载与故事, 领导与管理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自度度人,自觉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