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敏感,你呢?

像当年排斥“EQ”一样,我抗拒着“敏感”这个词。
因为,对我来说,它们都是弱点。直面弱点,需要些时间和际遇,也需要些信心和鼓励,忽然有一天,可能就不再care了。
我希望这样。
我EQ不算高,还很敏感,加之想象力丰富,有时候入戏还很深,需要人拽拽,拽不动的时候还爱哭……想想,都觉得不可爱。
所以,我不喜欢自己太敏感。
但这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可能是种深入骨髓的本能了。揪皮剔骨都难以去除的东西,对抗是不明智的。只能学着了解和接纳(要学点心理学了,那样估计表达上会更专业点)。
跟自己学,跟环境学,跟周边人学,是个好路子。
我让自己跟更厉害的人走得更近一点,去观察他们是否敏感,又如何处理敏感。
这让我多少有些收获。信息量足够大了之后,我发现,敏感不是我的专属特征。
让我惊讶的是,很多厉害的人其实比我更敏感。他们能更敏锐的发现别人的情绪变化,也更敏捷的获知重要信息,甚至因为敏感引发的眼泪比我更多更泛滥……
这个发现让我觉得欣喜。原来,敏感并不是种值得抛弃的特质,它也能带来巨大的正面能量。——虽然这个发现很普通,有人可能只用肉眼就看到了,不需要像我这样大费周章的专门去探讨,但人跟人不一样,我可能属于驽钝款,在这些方面,反应明显慢一点。也有可能,是我太诚实了,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坦承于自己的收获;又或许,是我想得太多太细太啰嗦了,才会纠缠于这种见怪不怪的东西,反而大惊小怪了……
Anyway,这一发现让我欢呼雀跃。
只要发现问题,就能找到答案。
敏感应该是个中性词,不应该被过度解读,甚至不应该成为评价别人的一个典型标签。
如果没有敏感,很多美的东西将不会被创造,很多厉害的人物甚至达不到今天的成就。
我们对待“敏感”一词的态度,决定了它是中性的、贬义的,或褒义的。
你看,在我眼里,因为狭隘的认知,我觉得它偏向于强烈的贬义。这是需要调整的。
为什么我会有此认知?根源难觅,但跟经历应该有关系。可能很小时候的一次指责就留存了深深的烙印。谁知道呢?都不重要了。
由此,我想到了很多流行词汇实际上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例如说,高大上、佛系、中年少女等。制造者本身是有用意和立场的。
加上各式各样传播者立场流传之后,越加混杂,词性难辨。如果我们把它们妥妥的贴在自己头上并以此为标签的话,其实是种桎梏。
我惊讶的是,我们不假思索的把它们“加按”在自己或周边人的身上,竟然浑然不觉这其中的逻辑,制造出了啼笑皆非的莫名其妙。
作为当事人,真要抵制的不是“敏感”这个词汇本身,而是要杜绝将一个名词粗暴的安置在人身上,并深以为然其褒贬天成。
想想,这确实有点可笑了。
我也需要花些时间来消化,这词里意味到底有多少是客观,又有多少是人为的臆造了。
可能,臆造者就是当事人了。
我觉得一阵轻松,毕竟,想清楚这个问题的历程耗时耗力,并不轻松。
湘山湘水孕育出来的湖南女人非常有灵性,自古以来是多情湘女😀😀
看出晶晶老师是湖南妹子啦?☕️
老师,是不是您透漏了点啥哩?
木有啊,我也奇怪。回头八卦问问 @吴耀福
哈哈,好吧,这里牛人多。
湖南老乡,一看就知道了,还用问吗。@shensh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