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同行

最近一直在读一本灵修的书籍, 叫《过犹不及》,主要讲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包括生活、工作、家庭、交友各层面。我素来是一目十行的,且很以此为荣,唯独读此书,却读了颇长时间。一般进行时的书,我就搁在案头,得空时拿起就看,结果这一段时间来拿起的总是这本书。心中也讶异不已,怎的这本书,不过是中文版,何故竟花了这么长时间。
一向以来,我自认为在学习及吸收了自己及他人的经验教训之后,在设定界限方面,还算是恰当的。不过读了此书,发现有些地方,自己一直是过犹不及的。
其中有一章节,讲到的是有些人存在的问题是不愿向外寻求朋友的精神支持去解决问题、克服难关的。
有些人自以为强大,与朋友交往时,总爱以强大一面示人。他会以为,让朋友知道自己有软弱或欠缺一面,是很可耻的,会影响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在自我塑造及暗示中,他会不断地强化自己,一直到远远超过自己能力的状态。因而,当个人的问题出现时,比如抑郁、情绪失控等等,他就会借助自以为有的强大的意志力来自我调控克服。或许一时会有奏效,但不能根治,很快又会复发,而且更为猛烈。
这属于自我设限误区的表现。神让人拥有朋友,就是为了让我们要能够善用这一资源,并可相互依靠。就象我们不会期望我们的朋友完美一样,我们的朋友也并没有期望我们完美。我们与亲朋之间,形成了社会支持的关系。我们要独立,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任何的关心和帮助。倘若我们封闭自己,从而来隔绝外界的爱与关怀,便是“徒有智能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自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哥罗西书2:20-23)
自然,并不意味着,我们向朋友求助,分享,问题就马上迎刃而解,解决问题自然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而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是,真正关爱我们的好朋友,能帮助我们客观地了解问题的本身,同时也能在我们软弱的时候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因而,从与朋友建立正常有益的关系开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说出自己真正的需要。意味着为内心真正的问题求帮助,而不单单做表面的症状治疗。
2、允许自己失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能确保每次都能一次成功,所以我们要允许自己有失败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成熟。
3、倾听别人出于同理心的回应。当我们觉察不到自己的缺失的时候,别人有爱心的反馈能使我们了解问题并解决它。
4、把后果当作老师,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让爱你与支持你的人围绕着你。我们的难题往往很难独自承担,因而我们需要那些爱我们、支持我们但又不会随便替我们承担责任的帮助我们重建自我。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拥有合宜的朋友,是何等重要。我们要学会选择朋友,也要做别人的合宜有益的朋友。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文学与休闲, 资源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