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不见得都是好事

工作生活中,“专注”都算是个褒义词,谁不喜欢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用心投入呢?这样的人也受欢迎,看着就靠谱啊。我见识过它的好,享受过它的福。谁要夸我专注,我由衷喜滋滋。

不过,这几年却感觉它的不好来,发现它的短板缺缺,以至于早就拉开跟它的战役,拉锯的不亦乐乎。

说来话长,道理简单。专注的人很投入,太投入就会忽视身边其他的事情;投入多就在意结果,但不是每一项专注的成果都是享受的,有些结果偏差还挺大,人就沮丧,越沮丧越在意,越在意越投入,如此循环,想想都可怕。

那种因为专注一棵树而忽视整片森林的做法一不小心就养成种习惯。习惯要修正,那可是耗时耗力耗精神的,最好别挑战。

多年前发现这个特点不妙,因为一点不享受,身边人也未必能投入。再说了,成为专注的奴隶可不是我的人生目标,当时身边有个朋友给了个好解决方案。她举了个例子:你看,我们大部分人的精力分布和成果可以用个分式来表达。分子是1的话,分母越大,分值就越小,意味着活得越有品质越轻松。这个分子就是我们有限的精力,分母就是我们见过的人、聊过的天、关注的事、干活的活。对于太过专注的人来说,分值越小越降压;对于懒散的人来说,分值越大越有价值。

如果有“专注”这个特点,我们可能找到自己精疲力竭的原因。如果它服务于我们的人生,当然欢迎,但若阻碍了我们的精彩纷呈,那真得严肃对待了。

这些年,边走边看,我发现专注可能导致要求完美、固执己见、理性淡漠、坚持结果,这样子下来,人不但无趣还会偏执,走过的空气都凝结、刮过的风儿都压抑,带给身边人的压力大过轻松,何必呢?还能不能好好玩儿了?

我觉得专心可以、用心可嘉,但最好别太专注,即使真的控制不住掉进习惯的窠臼,最好也能意识到并且从容抽身。

生活的广度宽度不比深度掉价。分母的数值由我们个人定义,可别让专注限制了它的更多可能。

权作分享,聊以自勉。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文学与休闲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