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职场

这个问题困扰过我很多年。因为被评价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仙人,在职场上可能并不是件主流的事。所以,我跟这个问题较真过,思索总结下来有些观念想分享,有些话头得唠唠。
什么叫高EQ?就是能控制自己情绪,控制住不必要的麻烦,处理起情绪来不偏激不夸张,给到身边人舒服的感受。—我是这样理解的。不过我一直有个疑虑:能老这样处理的话,难道不会得内伤吗?明明生气了却拼命抑制,明明介意了却刻意隐藏,这哪叫高EQ啊?这叫慢性自杀好不好!
这么说可别不信。有个同事,年纪轻轻,风评绝佳,从不见他得罪别人,也不见他暴躁如雷。工作起来得体有效,翩翩有度,大家一致评价:EQ真高啊。好吧,经年下来,成绩不错,口碑很好,遗憾的是有一天病倒了,医院查了之后确诊为癌症,医生说:你平时把情绪隐藏得太小心翼翼,根本没处发泄,日积月累竟然影响了身体健康。当然了,咱不能说这EQ的高低会致癌,这没法科学证明。但至少说明一点,情绪被强行压制,并不是件好事。
当然了,很多人并没觉得压抑情绪表达是件压抑的事。这真是件好事儿。凡事看得开,想得明,是种境界啊,我觉得那有点脱离EQ的范畴了,那是种人生态度。
写到这里,我弄明白了,我想说的是件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的事情。我也只认为它们属于EQ的范畴。假设这两者都关乎EQ的话,我希望咱别只注意了前半部分,并依此给EQ打分,高低立下。因为那些情绪抑制得好的并不见得宣泄得恰当,那些当说则说的并不见得很不得体。所以,EQ高不高,还真别太当回事。
回到职场上,我见过两种人:其一,态度很好,领导说啥都认真执行,毫不纠结,任务来了也是立马响应,看起来是知行合一、难能可贵;另一,很有主见,做事有自己的体系,领导发话不见得次次都能积极响应,偶尔还会来点唠叨,讲讲观点,执着己见。这两类人的表现也基本有迹可循:前者稳当,看起来情绪平缓,踏实可靠;后者跳跃,看起来情绪明显,有失平和。大部分领导应该喜欢用前一类员工,因为可控;对于后一类员工来说,基本上是不成功则成仁,差异很大。
放在当下,我认为一个团队里这两类员工都需要存在,前者稳当、后者创造,缺一不可。归之个人,我觉得人在平稳与跳跃这两种状况之间需要游刃有余。当然了,这是需要年岁积累的,不会成于一时半会儿。
时至今日,我个人更倾向于跟随自己喜好行事。责任范围内则尽力做到平稳,假使难为,也致力于寻找互补的伙伴搭档。对于做好事情来说,这也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个人发展来说,我也已经淡忘了EQ二字干扰,如若真的对当下情绪处理不来,我学会了少说话或者不说话,让自己有个缓冲时间,等找了个得体的安全地带再涓涓倾泄出来。实践检验下来,效果不赖。即使偶尔失控,也能尽快在时限内挽回损失,避免伤害。
想当年,我会因为压力郁郁寡欢,也会由于委屈耿耿于怀,更会囿于管束愤愤不平。而今,这些念想会一定程度上被hold住。这可能是岁月教会了我:太大声的呐喊得不到回应;挺用力的生活得不到雅致;越轻巧的使力不会失去,反倒越得轻盈圆满。
于是,如果今天还有人跟我紧谈EQ高低,智商几分,我会内心轻笑:高又如何?低又如何?我活得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吗?这些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吗?
当然了,我仍有情绪的起伏,甚至有拦路的老虎,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终于清楚自己长短,并能找到路径,要么接纳,要么调整。实在看不过眼的,咱至少学会了撒娇耍赖吧。于自己,对亲人,我不完美,那又如何?总不能把人给吃了不成吧?
你看,说笑而已。新年将来,咱不较真,好好欢腾雀跃迎了新天地真宽敞吧!祝天下EQ你我,都是真的好。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文学与休闲
将情绪压抑的确不好,反而增加压力,不能很好地处理事情。职场中冲突难免,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沟通。毕竟,逃避或者操纵都不是好办法。
EQ固然重要.我认为在工作中还是专业的态度最好.不必圆滑,也不必生硬.以尊重他人为原则,做好工作为目标.坦率地表达自己.毕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必去想领导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因为领导更需要业绩,他们的压力更大.
这个态度其实还蛮重要的!至少会更方便解决问题。
赞同。喜怒哀乐不发曰中,发而中节曰和。职场,还是职业化处理为好。当然,个人EQ的提升,其目的也应该是改善工作效能,否则职场便成了唧唧我我之地。现在有些职场EQ课程,已经偏离了方向,变为心灵鸡汤式的共同情感演绎。
是这么个道理的。逐步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