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由吗?

我对自由的启蒙来自于大学看的那部热血沸腾的《勇敢的心》。梅尔吉布森爆着青筋喊出的那句台词让我心颤,Freedom的血液仿佛经由屏幕,流转到我的血管,持续热烈的奔腾着。但,我是不自由的。
工作后,遇到一个很重要的朋友告诉我:自由是你可以拥有多少选择。不是你可以选择做什么,而是你可以选择不做什么。
吃明白这个说法,我用了好多年。现在仍不算透彻,只是一知半解。因为自由的表象太多,自由的标准也太难断:即使腰缠万贯,也不见得有多自由。更何况很多人未必实现了财务自由,拥有物质上的满足。这是社会给予每个成年人的压力。我们有太多的挂碍,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父母期待,社会攀比,风尚推赶,舆论讨伐。。。。。。活得自由是种姿态,但少有人拥有。
我以前想事情很复杂,觉得世界是个吃人的怪兽,要小心谨慎才能平安走过。后来发现,是自己创造了那个怪兽,屏息静听,赶走了怪兽,就剩下真实的需求,健康的满足它,就少了阻碍。再后来,我发现,欲念就是我们想象出来的那头怪兽,不加克制,欲望就像瓢泼大雨或就风的烈火,无法阻挡,毁灭一切。
当年的“少年派”我看不懂。回去跟一个相识多年的老领导探讨:“我以前老感觉内心有头巨熊在咆哮,就像少年派里关在笼里的老虎,怎么赶也赶不走,常常出来嘶吼。但近年来发现这头熊儿出没的次数少了很多,也好像会听话了,挥挥手就能赶走。这是什么原因?”老领导笑着对我说:“那是因为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你现在可以控制住欲念了。”
我愣了一下,瞬间感慨:原来如此。让我多年不得舒展,困扰于心的谜团竟是这个。那备受束缚的绑绳原来是自己一圈圈绕起来的。心不自由,皆因欲念起啊;若得自由,得放下杂念啊。我不向佛,也不参了其他宗教,这么个简单的道理,几经挣扎,竟耗费多年,被人点醒才悟到,真是驽钝。那段时间,我不由自主的顺势探索更多。对“七情六欲”的理解,也不仅仅停留在成语典故的层次,细数之下,它们于我有了新的面貌: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万事万物对人的干扰;眼耳鼻舌身意,是感官肉身对人的牵制。所谓“无欲则刚”,就是控制好自己的“贪嗔痴”念。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都得看透又放下。
我智慧不够,也就了悟到此而已,没有再多的参悟。但得了这些道理,转化为行为之后,我尽量不求尽,不求透,不求锋利。这让自由离我近了点。我能触摸到自由的气息,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心里就多了希望和光明。慢慢的,安静的,走起来轻快轻松点。
偶尔偏离了这些道理的指向,我又会感受到备受捆绑的不自在。这个时候,又须静下心来,触摸真实的需求,赶走多余的欲望,求健康,求宁静。要么看书,要么短途旅行,要么绕着街角骑行,要么找人说说就好,更多的时候我会学习也会记载下来。
估计我们大部分人都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放下,活得清心寡欲。总有梦想在追逐,总有贪念在驱赶,还有情爱在身边,也有责任傍在心,拿起放下,谈何容易?但是,自由就在空气里招扬,闻着就让人舒心。凡夫俗子的我们,只要不太偏执,偶尔松懈下来,也能触碰得到。
不去做那些不想做的,就能嗅到自由的味道。但是,为了得到这个结果,有时候需要去做那些不想做的。也不要因此不爽,因为你仍然可以选择这样要持续多久。这其实也是种自由。
怕就怕,我们不知道什么让自己感觉自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让一大堆伪需求绕着自己,左右决策。我们什么都要,什么都舍不得放,这是最不自由。实在不知,哪怕放下其中的某一项,例如,成为别人眼里的好人。
我现在理解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它是种选择,想要的时候拿得到,该受束缚的时候也甘之如饴,这是真正的自由,而不会让人活得像座孤岛,长成了野兽。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效率与效能, 文学与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