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话

同事Z给我发了条微信,上书:我很困惑自己接下来的职业发展,我们能聊聊吗?  我觉得可以,而且特别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月之前我不认为Z会在咱俩必须共同经历的这段职业生涯中主动找我袒露心声。因为我知道她不喜欢我,而我也回避了互相的沟通很久。太久了,以至于记忆中仅有的几次交流,不是她气急败坏我看得莫名其妙,就是我唉声叹气她力不从心。总之,很纠结的一对。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喜欢学习。这个基础很重要,它让我俩维系着合作关系没有分崩离析。几年下来,我们都没疯,也没有更痛,就是躲着对方相互看不懂,也尽量不轻不重。

上个月,洗手间,我打开水龙头,对着镜子里的Z轻轻的说:不要觉得内疚,这个阶段你应该以宝宝为重。这对你和你的家庭都很重要。大家会理解和帮助你的。说完,我冲她笑笑,转身离开。

这是我对一个刚成为母亲的同事的必要的礼貌的关心,却没想到这些话成为我俩“破冰”的关键,听说Z感动了一整天,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都愉悦着心情,整个楼层都能感受到她的笑容和开心。

我想,也许是因为我说出的那些话带着自己都不曾觉察到的温度,才会带给对方这么大的愉悦吧。但是,类似的话,几年前也说过,为什么就没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兴许,是说者和听者都在变化的缘故?

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结婚生子过日子。见证过很多的幸福,也了解过太多的艰辛。尤其是知道人一旦有了小孩之后会各种狼狈和崩溃。工作和生活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一个要平衡好二者关系的新晋母亲来说,像走着钢丝绳,哪边都需要格外小心,精疲力尽是在所难免的。身边的这些故事就像一剂针液,滑进皮肤,融入血液,升温了我的感知。于是,类似的话,三年后,带了更多的理解,迟缓却温和,对着为人母者——不只是同事——就有了温度。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听着话语的人,何曾感受不到这话里话外的差异?于是,会欢欣鼓舞,会放下芥蒂,会开了新的窗户迎接那说话的人。身为母亲的Z更需要这话里的支持和体谅,一句话,于她也是勃勃生机的春回大地,在阳光的照射下热腾腾的好舒服。

就这样,说者和听者就都变得可爱起来。

这是多少句未经历练的话语达不到的效果,也是多少沟通白费力气的原因。没有阅历,难有真正的宽容;没有挣扎,也难有真正的体悟。那些逼出来的懂事,忍出来的大度,不会真正的有温度。这是生命的厚度,能承载出大美。当我们年逾花甲,一定是这种积累起来的温暖厚实在绽放光彩。不然,容颜易逝的我们凭什么大美不言?

我希望自己能多历人间的事,多说温暖的话。瑾为记。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家庭与生活, 文学与休闲, 领导与管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