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冲”扑克游戏及其他

在沈阳三天培训结束,学习到一种叫“六冲”的扑克牌游戏。
很久没有打扑克也很久没有见到如此多人都热衷于扑克游戏的热闹场面了。
六冲是一种在东北非常流行的一种六个人玩的牌类游戏,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对抗很性强,而且需要大家的密切配合,不能只顾自己。否则即使自己是大贡(最先出完)。也可能输牌。
在每天课程中午休息的时候,三个分成的学习小组就拉开战场。而我,自然也免不了好奇站在旁边观看,边学习边思考一些问题。
六冲特别的地方在于,可搭牌(替牌)。大王、小王、3、2,这些张牌在六冲里叫“活”可以搭牌(替牌)。该游戏用六整副牌,324张牌,六个人手里都有54张啦,让我很是吃惊。
六冲的分伙方式很简单,是固定分伙,三个人一伙。相互穿插。出牌方式就是很简单大的管小的,同样张数管同样张数。如张数不够可用“活”来替代。“活”在搭牌(替牌)是有规则的,大的可以搭(替)小的。小的不可以搭(替)大的。
在这三天中午,场面好生热闹。真的可以做到围观者众,而且让人吃惊的是出牌的顺序完全是没有规定的,只要是对方出了牌,我方边马上商议由谁去压,而且即使出了也可以减回来,因为要小组决策最优方案。当一方的一个人出牌只剩一把牌的时候(就是可以一次出完),但又要等队友,所以可以将自己的牌暂且放下,而接过队友手上的扑克来研究并且帮队友出牌,我一开始真的被这种换来换去的扑克牌弄的头晕眼花,何况看到他们每人手里一副扑克,合起来又打开,数数是出9个9好呢还是8个8好,很佩服他们的记忆力和智力。
在六冲中胜负有很讲究的。同伙三人中谁先出去,谁后出去对这局得分是有影响的。有时即使自己是大贡,也可能失分。所以需要的是团队作战,这真的体现了东北人抱成团的精神。
我想若要研究团队建设,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游戏:
第一,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就是要尽量队友全部先出玩牌。
第二,每个人手上的牌都有特点和互补,每个人既要保证自己先出完牌,但也要兼顾到队友要先于对手先出完,所以很多时候要牺牲自己的牌服务他人。
第三,团队内部互相可以沟通,而且是根据牌局的变化即时集体作出最佳决策,充分发挥团队的智力,
第四,团队内部互相看到队友牌的优势和劣势,讲究出牌的配合,充分体现团队能力互补的性质,
第五,需要互相鼓励和喊着号子,在快乐的氛围中,达到赢的效果。
其实,很多扑克游戏都反映了社会和组织的流行思想或行为:
在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流行“斗地主”,二打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好象消失了,但最近又流行起来,恐怕同贫富差异太大的社会现实有点关系吧?
“升级”,给了我们无限的上升空间,满怀希望,从3点的主一直打到K,然后进行戴帽仪式(A),是否暗示着我们太长的管理等级和大家的向往最高权位呢?
“跑得快”是讲究速度的,在信息时代,很多人认为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于是不仅仅要求苯鸟先飞,还要求聪明鸟更要先飞!
“撮大弟”更有意思,完全是伴大款的翻本,就是谁最有能力就要投靠谁,每一个回合都在变换主角,而你要做的就是要找到那最有能力的去帮助他,正如常言说的:你要做100万的富翁,就要去找1000万的交朋友,或者至少去服侍他!
“接龙”,讲究的是盖牌技巧,我没有接的我就将中间的桥梁断了,让他人难受,即使有多张可以出的牌,也要考虑先将容易的桥最后出,挤兑别人。
“拱猪”,纯粹是买卖的游戏,买羊(方块J)和卖猪“黑桃Q”,同时还有翻倍用的梅花十,考验的是投资的诀窍,体现的是市场的变换,因为那猪虽然是负债,但若将全部红桃(小负债)收齐了,就变成了资产,就象债务多了就是资产样的。。。。
“找朋友”,今天的敌人可能是明天的朋友!
“炒地皮”:第一,主是可以换的,体现革命的精神;第二关键的是盘子里面未知的那八张牌,但都是可以推倒来的,地皮是越炒越有价值的!
记忆深刻的还有家乡的“打千分”,别的地区是没有这种形式的扑克游戏的,我们将一般最小的3点作为最大的牌,因为我们不满足王就是王的规矩!
在沿海城市,学员是不会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打扑克的,他们独自带上耳机欣赏属于自己的音乐和天地,但我在沈阳看到了一种群体的力量,尤其是“六冲”游戏的团队精神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谁说游戏不是严肃的?谁说严肃的事情不能用游戏的心态去面对?我很欣赏游戏,我不太赞同“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条让我们中国人压抑的准则!
(此文写于2006年9月17日)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培训与开发, 文学与休闲, 连载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