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童话,童话是真实的

按:今天看到年底图书馆一次讲座的文字记录稿,对其中的一些话深以为然,所以,挑了一些话放上来给更多的人看。(注:有颜色部分为讲座文字原稿,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梅子涵)
有一首歌叫《童话》,光良是这么唱的:“忘了有多久/再没有听到你/对我说你最爱的故事/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
今天的中国人,很多成年人,乃至儿童,都不相信童话。
有的成年人对我说,“我从儿子7岁开始就不给他看童话了,7岁以后走上的是一条现实的路,看童话,会受骗的。”
有小学生认真的问我:“你让我们看童话,我们以后怎么进入现实里去呢?看了童话,我们会不会长不大?”……
我总是和他们说,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童话只会让你活得更真实。
童话分明是想象的故事,怎么是真实的呢?我说,它的美妙是真实的,美妙带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它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它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
安徒生的代表作《丑小鸭》妇孺皆知,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的故事经常会被用来安慰一些初出茅庐,身处困境的人。可是我们忽略了——
“丑小鸭,如果忍受忍受再忍受,最后就是一只丑老鸭。忍受不了,翻墙而去,一路颠簸,来到湖上,终于成为一只天鹅。天鹅的故事不止是它来自天鹅的蛋,还来自小鸭子的越过栅栏而去。”
童话有时是荒诞的,有时也会亲切得和真的一样。“爷爷和蓝布”的故事就是这种亲切的童话。它几乎就发生在所有人的家里,但是我们却经常视而不见。
这是一个关于爷爷的故事,故事从一条蓝颜色的毯子开始。蓝颜色的毯子是爷爷做的,小约瑟从小盖着爷爷做的这条小毯子,那么温暖舒服,恶梦一个也不会来。
约瑟渐渐地长大了,毯子老旧了,妈妈要把它丢了,可是约瑟不舍得,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地看,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剪,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约瑟又长大了,外套也老旧了,爷爷把外套变成了背心。背心也老旧了,变成了领带。领带也老旧了,变成一块手帕。最后变成一粒蓝色纽扣。有一天,蓝色纽扣不见了,全家人惊慌失措。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描述出来,让人感动。
在重复的生活里,我们很少感动,童话却给了我们感动!
成年人如果相信童话,孩子也一定会相信。
著名的《柳林风声》出版后,作者格雷厄姆收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信。这位总统告诉他自己兴致勃勃地读了三遍。一个总统为了自己喜欢读的一本童话,写信给一个英国作家,不远万里。
《哈里·波特》出版后,孩子们排队购买,有的由成年人陪伴,成年人的陪伴和等候使孩子们有了机会。
没有成年人的喜欢,童话要进入童年很难。孩子们的书包里,全是教科书,感觉好重。一个感觉生命好重的人,不会有灵感。
听到不止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说:现实太残酷,成人的世界没有童话。
究竟是真的没有童话?还是只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再相信童话?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家庭与生活, 文学与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