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你就陪陪我!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前两天遇见一位孩子妈妈,移民加拿大3年,孩子今年10岁,她在国内时曾经是驰骋职场的女强人,名校毕业、外企高管,现在加拿大全职主妇。因为背景相似,不禁惺惺相惜,谈得十分投机,颇有共鸣。

当聊起教育孩子,她的一番话让我很有感触,她说:“初来加拿大,真得有一段时间非常挣扎,看了很多书,现在又找回了自己,每天快乐地享受陪伴孩子的生活。以前在职场上打拼,只顾挣钱,从不休假,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带孩子旅游,对我来说都成了奢侈的事情。每天飞来飞去全国跑,孩子都是爷爷奶奶管。现在放弃国内的事业,自己带孩子,才发现孩子和自己感情不亲,而且很多好习惯都没有养成,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不过一切还来得及,让我好好陪她几年,看着孩子成长,现在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亲子作家游乾桂说的非常好:“赚更多钱享受成就感,还是陪孩子经营幸福感,就是鱼和熊掌无法兼得的选择题,如果爸妈的人生清单中,金钱事业仍重于一切,要维系成功的亲子关系,无异于缘木求鱼。”

我能理解这位妈妈的选择和现在的幸福感。陪伴孩子的时间就那么十来年,送他去幼儿园的第一天仿佛还是昨天的事,今天就已经发现他比妈妈还高了。不知不觉,他已经开始不愿意再跟父母一起出去,而是愿意自己待在家里独处了; 突然发现他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竟然开始闭门,并且在门上贴上:“请勿打扰”;甚至,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上大学的样子……时光反复提醒父母:“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长大了!”

有调查显示: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时,每天跟孩子有效沟通时间不超过6分钟。我身边也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每次出差回来就给孩子买一个礼物、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亏欠。再漂亮的衣服、再贵的玩具,如果没有父母的关怀,都是冰冷的。“金钱”换不来“亲子感情”。孩子是非常聪明和敏感的,他能感觉得到你是否重视他,是否爱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全身心陪伴,不但对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而且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以及情商的培养都不可或缺。

工作压力大,社会交际多,我们父母即使陪在孩子身边,也经常“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不到全身心地陪伴。看看以下场景,你是否深感熟悉:        

场景1:孩子在写作业,妈妈在旁边拿手机或Ipad刷屏,孩子抬头叫:“妈妈,你帮我看下这道题……”妈妈没听见,孩子再叫妈妈,妈妈低头继续看手机说:“嗯,等一下啊……”

场景2:孩子在画画,妈妈一旁干家务,孩子问:“妈妈,我这幅画画得好不好?”妈妈头也不抬,说:“嗯,真漂亮。”

场景3:父亲陪孩子去操场玩,跟其他家长聊天,孩子对父亲说:爸爸,跟我一起捉迷藏吧?”爸爸一脸不耐烦,说:“你还是和小朋友玩吧,别摔着就行……”

扪心自问,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敷衍孩子。我们经常做不到100%的投入,想想有时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提出需求,我们没有响应,他开始发脾气、暴躁……回过头来想想,父母是根源,怪不得孩子“脾气不好”。 “陪伴”并非仅仅是“陪着”,“陪伴”也不是“看护”和“管教”。真正的陪伴,孩子是能感觉到温暖的,是双向沟通,与最和谐的相处。

高质量陪伴的关键是“耐心”,放下焦虑,全身心陪伴。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亲子时间,把所有的琐事、工作都放下,这段时间只属于你和孩子。你可以陪孩子聊天,听听孩子讲讲学校的事情,你也可以每天睡前亲子阅读,讲故事,促进亲子感情,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听音乐、做手工,一起随意涂鸦,一起运动,打球、爬山、游泳……只要你和孩子一个频道、一个情绪,融入孩子的世界。这时,父母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需求,专注、关注并及时响应。

有些父母不重视陪孩子“玩”, 其实“玩”是最好的陪伴方式,“玩”比“学习”更有用,也是亲子关系建立的捷径。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如果父母会和孩子“玩”,父母和孩子很快就会成为朋友,因为你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孩子会向你敞开心扉。“玩”时要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游戏的主导者和设计者,父母要服从孩子的领导。父母不要应付孩子,要和孩子一个状态,他疯你就疯,他乐你就乐,全身心投入。

孩子总要长大,我们陪伴他的时间越来越少,慢慢地他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独立生活……他有他自己的独立空间,这时我们需要放手,不需要随时随地的在场陪伴,他需要的是父母“精神上永远的陪伴”。童年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信任父母的基础,要让孩子相信: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是他最信任和可以依靠的人。父母要像一棵大树,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有困难,第一想到的就是父母,而不是别人。

金钱事业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孰轻孰重?无论你怎样忙碌,都要挤出时间关心孩子,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在孩子眼中,父母的陪伴价值百万。孩子需要父母随时看到他,悲伤时安慰他,失败时理解他,困难时帮助他,成功时鼓励他。孩子童年是一张单程票,错过就难以弥补,不要错失陪伴孩子的关键期。父母无论怎样忙碌,都要挤出时间关心孩子的成长,用心和孩子沟通、交流。

高质量的陪伴,从现在开始!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家庭与生活, 效率与效能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