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些关于房子的事儿

一年时间,用150万现金撬动了1800万的资产,赚了10倍多。这种投资收益任谁都眼馋吧?我身边有个这样的朋友,关键是年纪虽不大却已经是多次出手,每发必中的。
接着,我想唠叨些房子的事。基本上是些成功故事。想想过去这10年,投资SZ房产的买家绝大部分是收获颇丰的,不过回报也有明显差异的。驻守老区的涨是涨了,赚的不多;投注新区的跌是没跌,涨得太慢;那些压对了国家行为的,买中了好区域,涨得那叫一个欢腾啊,又快又多的,振奋人心啊。以前,这些故事就当传奇,听则听了,而今发生在身边则不免五味杂陈。咱俗人一个的也难免心绪起伏,正余弦曲线一样,高低点转换,挺受罪的。
330政策之后,SZ种群集体发作,各种表征狂现,看着不该是病,却怎么都觉得不够正常。
你看,4-6月份各区价格快速拉升,大的涨幅翻倍,小的也过了三成。九十月份吧,传统旺季,这群人却像世纪审判到来一样,不见人影、没听吭声,仿佛一夜之间挨着断崖集体跳下去了,呻吟都不曾有过似的。纳闷了啊,这价格没断崖式跌下啊?那段时间,三级市场中介慌乱,信心受挫,逮着个上门客户都能耐着性子伺候好一整天。
最近我没怎么出门看戏,耳朵却长在了市场边上。蠢蠢欲动的态势我都能隔着门板听得轰隆隆的了。各式种群呼啦啦的一夜春风来,千房万房又要涨。恐慌了,是恐惧在驱使买房啊。不缺房住的怕错过了这波上涨;缺房的担心这辈子再也不能以现价买到好房了;本来跟房子没关系的各方神圣也觉得不买个房子会被认作落后时代了。为什么买房?大家都在买房!我其实觉得不这样去买房,虽然房价可能会继续猛涨。我还是认为买房是个理财规划的事,不是随波逐流的活。
前面提到的那位十倍回报的朋友在2006年买第一套房,实在是为了自住。Ta选了近地铁有学位配套方便但那会儿谁都看不上的老社区,因为便宜。熬了5-6年,看中了一个学校虽好但偏远的新社区,因为Ta已经有了孩子,考虑上学需要,还是自住,当然了,依然是—因为便宜。我看那会也没人觉得Ta的选择很牛。330一放开,Ta就卖掉了第一套房撬动了千万资产。这一次,她非常明确,一套投资、一套自住。不过,决定购买的那会儿,谁都不觉得她英明,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候在悬崖边上等着断崖式暴跌呢,Ta入手的价格依然很便宜。涨起来之后,估计Ta可能要被神化了—前瞻、魄力、运气、有眼光?
Ta做了几件很朴实的事:买需要的房子,买要得起的房子,不盲目买房子。有运气的成分,即使不遇上国家规划区域暴涨,Ta的收益也不差,更加可控,当然不会后悔。
疯涨面前人人发狂。即使拒绝参与,也难免起伏动荡。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认定任何的成功都是没有条件理所当然的,背后的价值理念和体系会不会更重要些呢?那可是成事的根本啊。错失一程可以,可别错乱一世啊。追上了可能赚可能赔,可至少得弄清楚当初为什么拔腿狂奔吧?
当然了,我认为近半年买房卖房赚的可能性也还是大的,但风险很高。是去是留,自己负责就好了,关键是要有坚守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不过,从容点、量力而为、量体而行,保留点人的理性会不会看起来更协调点呢?想明白了逻辑、弄清楚了需求、算透彻了本钱,来个裸奔都行啊,相信有人会拍手称赞。不然,赚个满怀也稍嫌姿态不美。
买了房的,预祝继续大涨;没买房的,一定有你合适的买点机会,来的时候看不懂的,可以顺便问问我哈。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创业与投资, 销售与服务
股票,房市,凡是炒作的,都是庄家大赢,散户大输。平常心过日子,努力做好手边工作,有需求有条件就投资自己需要的东西。一直做不来物质女孩。
需要就要及时出手. 不需要也不要投太多,投资永远是分散投资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