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没之才能视同已死

荀子《劝学》开篇: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和成长是终生的事,一刻不能停止。若坚持学习,青胜于蓝,冰寒于水,总是要日日新,更上一层楼。若放弃学习和成长,则原本高贵的生命会停滞,种种潜能被埋没,如同那直的木,因輮而不复得直。而之所以要每日博学而结合自己的情况反省,其目的是知道何为真理、美善、光明并行在其间,从而使得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远离过错、丑恶、黑暗。
 
每个人都有其潜能或才能,但是埋没了的才能意味着已经死去(A talent which is death to hide!)。 还是耶稣讲的比喻好:
 

jesu12b

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images-6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因上述比喻载于《马太福音》,所以上述故事揭示的一个原理叫做“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这个比喻其实也叫“才干的比喻”,因为古犹太人的一千两银子剂量单位叫1 Talent (一他连得),而Talent在英语中可翻译为才干。我这里主要思考的是在个人成长方面的以下几个教益。
 
1)我们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获得各种各样的才干或天赋。有多有少,各自不同。有的一个Talent,有的五个Talents。当然,这个Talents其实也可以扩展为各种资源、财富、名誉、时间、精力、天赋、关系、知识、健康等等。
 
2)神根据我们各自的才干给与相应的Talents。 感谢神,这的确是一种恩赐,给各人适合的,而不是不足也不是超过。
 
3)我们都要合理运用自己的Talents。这是我们的自己的责任。
 
4)给与5 Talents的,因运用得当,赚回另外5个Talents。给与2个Talents的,因运用得当,也赚回另外2个Talents。唯有那给了1个Talent的,因没有合理的运用,最终还是1个Talent。
 
5)有意思的是,主给前两者的评价是一模一样的:良善又忠心的仆人,被派更多的事情去管理,进屋一并享受快乐。并非因为拥有5个Talents的赚取多而获得更多的奖赏。可见每个人不管其先天拥有的Talents是多少,最终的评价标准不是谁赚取最多,而是是否合理运用发挥了。(这个教益值得深思又深思,尤其是那些喜欢怨天尤人的。还有,可以重新定义一些关于幸福、成功等的概念)
 
6)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只有小的事情做好了,才能有机会承担更大的责任。获得更多的Talents。
 
7)而那第三个仆人,最终被评价成为无用的仆人,被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哀哭切齿。
 
8)比喻令人难忘的是: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能合理运用时间的,越有时间。能合理运用财富的,越有财富。能合理运用知识的,越有知识。能合理使用身体的,越健康。能合理处理关系的,越有良好的关系。反之则越不运用则最终都将失去。比如,我少时力气很大,可以背挑重物,后来进入学校久不使力,终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又如,当初我学习法语,每日运用,从ABC一年后便可听法语讲专业课,而今多年未用,则又逐渐淡忘(不过我即将重拾)。家乡有句话:“亲戚越走动越亲。”而即使儿时玩伴,因多年疏于联系,再见也只有回顾的话题了。这也许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原因吧。
 
个人成长也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拥有的Talents可以不一样,但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和成长,才能赢得更多的Talents,获得更多的责任和体验,并能得享与主在一起的快乐。否则最终只好在黑暗里哀哭切齿了。
 
 
学不可以已,唯有如此才能“知明而行无过”。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求道和追求真理智慧是终生的事。
 
思考题:
 
1)学不可以已,你自己是否有个人成长的计划?为什么我们知道要成长但最终往往没有去做?
 
2)你是否曾具备一些Talents(时间、健康、知识、才华、关系、财富、名誉等),由于当初没有合理运用而最终失去了?A talent which is death to hide!现在想来,为什么当初没有合理运用好?
 
3)你是否有一些Talents因为当初合理运用而今越发增强了的?(比如若当初我没有学会阅读,我怎么能有机会获取更多知识?)
 
4)你现在拥有多少Talents?请感恩,并思考如何合理运用好它们,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交账的。
推荐0 recommendations发布在修身与成长, 连载与故事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